今天早起读了两本书,一本是《洋葱阅读法》,一本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有关于主题阅读的部分我觉得不错。
什么是主题阅读呢,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多本书。
当我们想要快速地建立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时,或者关于某个话题想要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进而形成自己地认识时,可以用主题阅读。
在《洋葱阅读法》中给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碎片化主题阅读,一种是书籍主题阅读。
碎片化主题阅读
我们有时可能利用碎片时间读一些东西,从公众号等平台,阅读到某个感兴趣的话题,会有很多篇文章。
这时,我们可以用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用印象笔记把需要的文章收集起来,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
当我们想写一篇文章,或者做一节微课时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书籍主题阅读
首先要有一个需要了解的基础概念
然后建立一个认知框架,一般可以用书的目录或者2W1H,这个主要是梳理我们自己想要知道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作为我们写文章的框架。
建立我们自己的书单,可以依托自己的经验、听从专家的建议,也可以使用主题工具,比如图书馆索引系统、网络书单、网络搜索引擎等,凡是与主题有关的书都可搜罗进来,也可以找几本有代表性的
然后快速地把目录和序言翻一遍,找出与主题和待解决的问题相关的内容,可能只有一个章节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里有一些观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一个是当我们在进行主题阅读时,因为要读很多本书,所以很有可能会读这读着,就偏离主题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主题放在第一位。
这是我们可以在确定主题的时候,不要选得太宽泛,将主题进一步细分,比如说你想知道的主题是如何阅读,那么进一步细分,就可以是如何做主题阅读。
另外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主旨
在一般阅读中,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对应主题阅读,此时的问题就是“我要通过阅读解决什么问题”
还需要形成自己的语言。
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并非简单地“翻译”,用自己的话表达也不只是换个说法而已,其中包含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最后我们还要思考:“这些分析讨论是否有道理”及“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就是要学以致用,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阶段,最终要用于实践
可以思考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侧面影响,自己的能力或见解有什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