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煮汤圆吃。站在锅边,看着滚水里的十六颗汤圆。这会,汤圆下去还不太久,沉在水里,用锅铲把它们摆成一个菱形。除了顶尖上的那一个,稍微地离开一些之外,其他都很规整。看了一会,觉到挺美的,大声,喊周周过来看。她来到的时候,这个队列已经开始溃坏,没一会,就四散开来。
她走开了,自己留在锅边,看着锅里的白色丸子,琢磨什么时候算煮好。见到了水在翻滚,见到了丸子在翻身,一会是这颗,一会是那颗。这下,对于煮好有了自己的主意:盯着其中的一颗看着,等它翻上叁到四次。
下一次是哪一颗翻身,看上去是很随机的事情,自己根本无法预测。这个很有意思,再一次大声喊,她过来了,让她看丸子翻身。看了一会,她见到了。汤圆已经越来越大了,应该是快要好了,决定在再看到某颗翻身后关火。她说等一下,她要等她选中的那颗翻身。一起盯着它,翻身了,关火。
下午,我们一起看动画片,这已经是这个主题的第二部电影了,前一天看了第一部,后一天将看第三部。看完了,目光转到另一个屏幕上,有新消息进入的通知在闪动,点开来看看。是那个做了手术、待无菌环境一个月满的同学,通报他已经出了院。回他笑脸、拥抱和鲜花:好事,好事。慢慢养哈。
坐下来,很是开心。想着这些天总会跳出来,算他什么时候出院,琢磨什么时候问询他比较妥当,结果答案自己就跳出来了,不等自己去解答。又回他一句:今年这个年,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围绕你这家伙转,很是有趣。然后,在这个被传入的情人节,收到你这个消息,无疑也是最好的礼物。谢谢你。
晚上,和个小伙谈点事,谈完了才想起他的情人节。问他:“今天情人节,你和她的恋,进展如何?”“最大的感觉是两人在一起非常不容易,无论性格和习惯都要磨合。”“慢慢享受你的这个过程,真实的体验。”“哎。慢慢体会。”“本来是独自一个人,要变成两个人的组合,要把两个世界结合到一起,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事情。你把这个过程当成是修佛,就什么事,都没有啦。”
汤圆煮好了,盛进碗里,放在托盘里凉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在屋子里看着书,早过了自己设定的吃汤圆的时间点。喊她,她嗯一声,并不动弹。这是很常规的交互,只能妥协,看着碗里的汤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十六颗的丸子,排列成了规整的两个环,里面的五颗像个五角星。
觉到神奇,大声喊她来看。她闻声跑过来,一眼就看到了那颗五角星。头一天的那部电影里,最后有一个镜头,人们围成了好几个同心圆,圆心是他们心爱的然而刚逝去的一个成员,大家闭着眼睛,手牵着手在缅怀着她。每一个都有一份对她的真诚的思念,每一个都有对她的一份真正的爱。
画面上呈现的,是那每一份的思念,每一份的爱,从他们心中飞出,萦绕在她的身上,然后她复活了。她为了大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家对她的那份思念、那份爱,赋予了她新的生命。很感人的一幕,那会引自己的泪水悄悄地滑出,这会似乎又借着这碗汤圆,要在自己面前,再重现一次。
早上,看到了雨过后,被打落在地的这一颗、那一颗的枇杷果。看到了雨过后,被打落在地的铺满草地的勒杜鹃的一朵又一朵的小红花。到处是在冒着芽的枝头,到处是从地里探出来的小苗。气温上来了,噪鹃总会在我们还躺在床上的时候,就高声大叫;群鸟们总会在我们还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合声欢唱。
读了一本书,很有趣的一本描绘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特性的书,关于:专家和公众,或者,精英和大众。虽然是美国人写的美国人的事情,大多的内容同样适用于地球上的其他人,包括中国人。它里面的叙述,就像一面多棱镜,有时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专家的一面;有时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公众的一面。
-----------------------------------------------------------------
作者:周惠来,完成于2020年0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