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公公去看中医。早上八点都已经排了不少人。
这个私人诊所在老式民宅里,外面搭个棚子,摆几把塑料凳子便是候诊区。
炎热的夏天就一台电扇对着门口登记的工作人员吹。
她仔细询问了我们挂号的信息,并用笔记录在格子本上。
看着那卷起边的本子,想必是摸了很多遍了,在给其他病人登记拿药的时候还不时翻看压在下面泛黄的笔记本,有的都快掉页,折角都折断了。
活像一批古董字画,她就像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反复摆弄着笔记。
这样的地方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我不得知,直到轮到我们的号了我才渐渐明白,那是快要中午的时候。
进去看到这位老中医,他胸有成竹,把脉停诊,颇有经验。看完公公的过往拍片,他说公公的胃病在他病人中根本不算什么,没多大事儿,便给我们开了几盒自制的养胃丸子,一共600元。
趁抓药之际,公公和中医闲聊了几句,得知他已经66岁了,旁边一位主事的也是白头发老太,猜想这大概是他老伴。
此时我明白为啥信息都是手工登记了,原来这里都是父辈的人,相对于电脑来说,笔和纸他们更熟悉。
至于环境,那些都不重要,这座民宅诊所就位于中心城区的中心位置,遑论不值钱呢?
老中医说他们是中医世家,这恰好与我在门外排队时看到的简介描写一致,当时看得挺吃力,因为简介匾已经落满灰尘,风吹雨打,烈日暴晒,油漆坍坯,字迹已不太清晰……
话说此时我才理解了这一切现象都是合理,也明白了他名气的来由——不在外面显贵,而在内里显贵。
但这还没有完,了解这些信息才让我开始羡慕他们,并且为这样的生活方式点赞。
中医每天上午只看30个病人,下午休息,周二~周四上班,周五~周一休息,在我们等候的时候不时有人付款抓药2000元,预约号100元……
我们初步估计一天流水小两万,还不谈每天有以前的病人续药。
有一门扎实的手艺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谋生手段,现在年轻的我们特别需要潜心打磨这个品质。
中医养生,名不虚传,由内而外,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