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有的时候晚上睡前会跟我们讲一些白天发生的事情。这个时候是最真实的时刻。因为很多时候,比如一放学,或者我刚到家,吃饭的时候,我会随口问她今天过的怎么样呀,中午幼儿园吃了什么,今天有没有认识新的好朋友,blabla。基本上如果她心思在别处,这些问题她基本用:我忘记了。 这种话来回答我。好吧,听到这个,尽管我知道被敷衍了,但是我依然还是感到庆幸的,她今天其实过的不错,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就是平常的一天。
而到晚上关灯以后,只有一盏昏暗的夜灯时,她却时常语出惊人的。这会儿,成了我和她爸最紧张的时候。比如,开学的第二天,女儿说:今天我跟老师说话,我的话还没说完,老师就走了。她爸的反应是被震惊到,然后开始埋怨我没给老师塞红包之类的,说孩子被老师忽略了,不被重视了之类的。又或者昨天,听睡前故事的时候,女儿忽然大哭起来,说她很想念在智慧果托班的好朋友萌萌和月月,问我能不能请她俩来玩。我说大概找不到她们了,因为智慧果的小朋友托班毕业大家都会去不同的幼儿园了(而女儿只在智慧果上了两个月)。她哭的更凶啦,感觉是一想到再也见到好朋友了就无比的悲伤。然后她爸又开始数落我,再次提起我们没有打点老师,感觉还是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忽略了她。类似的事情数不过来啦,比如老师发照片出来,如果少了自己家娃,或者发现娃在角落里了,家长的神经又会敏感起来。
随着女儿开始融入群体生活,渐渐的,成长,这件事就变得敏感起来了。不光是对孩子,简直是对大人的挑战。孩子感受到的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变成了我们家长背后有些工作到底有没有做到位的思考。例如到底是不是因为没有“打点”老师?例如是否需要时不时带零食小玩具之类的到幼儿园去分享,在表现家长对学校工作关心的同时让学校更重视自己的孩子?如此之多的小手段小心机,作为一个神经大条的妈, 我想说: 不做这些事的家长真的是神经大条吗?而做了这些事,又真的对自己孩子的好处能增加多少?
我想说,很多时候是这些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或者任意想象。我想了很久,其实找到了一些我们自己身上的原因。我和她爸从小,尤其她爸,在集体生活里确实是中心,她爸从初中开始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这种人在哪里都是老师和同学的焦点好不好。而现在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变成了路人甲,是她爸一下子无法接受的。
我对她爸的说法如下:给了红包,老师就能帮她找一个好朋友吗?你想想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时候,你爸妈有跟学校或者老师的关系好到哪里吗?你觉得你一直以来那么牛X的原因是你爸妈跟老师关系好,让老师多关照你吗?难道你不是因为自己的实力考的年纪第一?归根到底,还是实力说话。而现在幼儿园需要比什么?老师发一张照片少了你闺女,你就暴躁了。你女儿自己会吃饭,上厕所,各种自理都棒棒的,从上托班到幼儿园,从来都没哭闹过一次,说到底,我们做一个正常开心的路人甲,为何不可?
最近也被各种兴趣班的事情轰炸的头大。去试听了英孚的英语课,回头我想了想还是不打算让她上。尽管她也表示喜欢,但是我还是没让她去。一旦开始上就要一直连续下去,如果中途停一阵子就前功尽弃。而小学以前的这段时间,需要好好考虑孩子到底是需要哪些方面的培养。我只让她做两件事:多涉足户外活动,各种旅行,游乐,运动,不同的场合见识;在家则培养阅读,各种广泛阅读的习惯。而说到底,就算未来孩子考不上大学,念个职高,做一个普通的路人甲,为何不可?我们从小,从来没有被教过,如何做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我的观点,不管几岁,只要老师没有找到家长,孩子学校的事情一定让她自己去处理,这是她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的事情,各种问题,都需要她自己解决。作为家长,我更愿意做孩子的守望者。我们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随时做孩子的倾听者,倾诉对象,跟她讨论,但是我们不应该处处插手,各种包办。守望者,并非只是只看不动的,守是守护,就是保护。当事情超出控制范围的时候,家长需要插手。
举个例子,女儿经常说在幼儿园,她想玩的东西小朋友都不给她,或者才刚玩一下,就被抢走,非常委屈。我问她,你有跟大家说轮流玩吗?她说有,但是没用。在各种策略无果的情况下,我会直接跟她说:什么破东西那么好玩?妈妈全都给你买,才不稀罕! ^O^
如何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我会将这个主题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永远摆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