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62篇。
《论语述而篇第七》第7章: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则论语也是争执了上千年。总结前辈大家的注解,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解释,这是孔子收弟子的规定,“束”,十根草捆在一起就叫束,“脩 xiū”就是干肉的意思,干肉就是腊肉。孔子说:“只要送给我十块干肉,我没有不教诲他的。”赞成这种解释的有朱熹、杨伯峻、李里等人,他们认为:在先秦,对士大夫来讲,十块干肉是最微薄的礼,好的礼应该是玉帛,珍珠、玉帛才是高贵的礼品。送十块腊肉是很一般的礼节。
《周易》“蒙”卦中有“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不是让老师求学生,应该让学生求老师。《学记》里面说“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而后民知敬学也”。老师不严,道就不尊,道不尊,老百姓就不尊重你的学问,所以为师之道“严师为难”。那么怎么体现出学问、道德、智慧的价值呢?那就必须你内心要至诚。你没有那个诚心,是我非要让你来学,求你来学,你这个学问这么不值钱呐?所以并不是说要收腊肉,而是让人真正懂得对学问、智慧、学者要尊重。
孔子说:只要自己有诚心,带上十块干肉来向我求学,我没有不教诲他的。这是学界比较公认的解释。
第二种:束脩谓束带脩饰。古人年十五,可自束带脩饰以见外傅。郑玄注《论语》曰:谓年十五以上也。李泽厚先生补充说:这与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书》传:十五入小学相应。并说:从年岁上看,孔门是高中、大学水平,看来孔子不教发蒙小学生。
第三种:束脩,指束身修行。这种注解以南怀瑾老师为代表。南老师的反对意见是:如果说束修是腊肉,孔子三千弟子,哪里吃得了这许多腊肉,放也没有这样大的地方来放,还有孔子的学生中如颜回,自己穷的叮噹响,哪里来的腊肉送给老师?而孔子不但教他,并且以他为最得意的学生。依他的看法,问题在自行两个字,自行束修是自行检点的意思。南老师认为孔子这句话的思想是说,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检束自己而又肯上进向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的。并说这是他和古人看法所不同的地方。
先说第二种:按其注解应翻译为——孔子说:“凡是十五岁以上的,我没有不收教的”。这种解释有些牵强,因为如果真是这样,可能孔门就不只3000弟子。
我的理解是第一种加第三种兼而有之,既收十块干肉作学费,又看学生的资质,是否愿意束身修行,遇到天资聪颖如颜回的,也可以免收学费,这才是一位老师的做法。
其一,学习不付费,永远学不会。带上十块干肉作学费,只是孔子收学生的通行做法,这并不是硬性规定;弟子年龄跨度大,而且来去自由,不收点学费更不珍惜。
其二,孔门中也有富者如子贡,也有官二代,他们可能就不只是“自行束脩”,而是出赞助费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鲁南宫敬叔言鲁君资助孔子适周向老子学习,“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其三,弟子3000人,是从孔子不到30就开始收的,一直收到70多岁,跨度四十年,孔子一家费用及穷苦弟子的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
今天我们学论语,不需要太神化孔子,其实孔子是一个非常务实而灵活的人,既有菩萨心肠,也能金刚怒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