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半辈子(1014)
尽管如此,大户人家出身的妈妈,还是执拗地送我们读书。
我家距离县城的学校有七、八里路,来回一趟要两个多小时。那个时候每家每户都困难,住校的学生很少,大多都是跑堂生。拎着饭筒、肆意奔跑、大声歌唱,成了同学们的集体记忆。
困难时期,窝窝头不耐饥饿,半晌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叫。先是一个,接着又一个、再一个,还有老师的肚子,也跟着叫板,一点都不骗人!好容易挨到中饭时间,小铁筒里的粮食早已没有一丝热气。炕火只有降雪的时候才会生起。这时,孩子们的饭食有些气息。大多数时节,是在三下五除二中结束中饭进食的。这一顿饥荒添不了上一顿的坑,我们就在半饥半饱中艰难度日。
与饥饿相比,更可怕的事情是向学校上学费。每次交学费,都会有学生离开,没有离开的学生,身心也会遭遇摧残,致使很长一段时间学校都死气沉沉,未来一片渺茫。
爸爸是农民出身,老实巴交,与村里人相处得不错,也不会粗口伤人。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态度非常清晰:“没钱。”
在贫穷和冰冷之间,年少无知的我不惧怕贫穷,却怕极了爸爸的冰冷。这种安于现状的宿命论、这种不求改变的无憾感,让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惶恐和不安。大脑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呼喊:我要上学,再苦再难也要上学,吃不饱穿不暖也要上学。只要能上学,我的世界就没有痛苦和悲惨。我必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