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在其代表作《马裤先生》里,用漫画式的笔法塑造了一个讨人嫌的市侩形象——马裤先生。马裤先生看似充满缺陷、离我们很远,实则似一面放大镜。作者将平凡人中的缺点进行夸张放大并集合于马裤先生一人身上,在惹人发笑的同时引人深思。
一、人物形象
小说开篇就用三言两语勾勒出一个洋气与土气并存的滑稽形象——“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似乎暗示了主人公滑稽的性格特征,引人好奇。作者并没有对人物性格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通过马裤先生的言行举止,以及“我”和茶房先生的反应来侧面刻画。马裤先生注重个人干净,却毫不在意公共卫生。他“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到得家”,却“一口痰照顾了车顶”。他自私,不考虑他人感受,三番五次冲茶房大呼小叫;并“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他爱贪便宜,在得知“我”未带行李时,懊悔自己买了行李票。同时,他爱管闲事,多次叫茶房,只为问火车向哪面走。在刻画人物性格过程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茶房对马裤先生的反应。从刚开始的“和气”、“旋风似的转过身来”,再到“差点吓了跟斗”“快步走开”“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通过对茶房反应的夸张描写,侧面烘托了马裤先生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立体。
二、表现手法
夸张的修辞手法贯穿全文。如在描写马裤先生的大嗓门时,“……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以及小说结尾“车在此处停半点钟,我雇好了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夸张的描写令读者忍俊不禁,同时也将马裤先生的形象塑造地生动立体。另外,在马裤先生进行外貌描写时,采用了白描手法,寥寥数笔,一个滑稽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三、文章语言
全文行文风趣幽默,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轻松愉快。如马裤先生问茶房索要报纸时茶房未来,“我”赶紧把自己的报给他——“我的耳鼓出的主意”,又如“我睡不着是当然的,我早已看清,除非有一对‘避呼耳套’当然不能睡着”、“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同时,语言带有浓厚的京味儿,贴近读者生活。
四、小说主题
如果说此篇小说仅仅停留在惹人发笑的层面,那它也绝不够被称为佳作。马裤先生,如此出格之人,看似离我们生活很远,实则来源生活。爱管闲事、自私、不注重公共道德,这些缺点,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存在,而将这些缺点一起放大、汇集,就形成了惹人发笑的马裤先生形象。小说就如一面放大镜,惹人发笑的的同时引人深思。当我们作为旁观者站在这面放大镜前审视马裤先生的缺点,我们似乎能反省到一些自己的不足。
《马裤先生》实为老舍先生的佳作,如漫画一般令人印象深刻,如放大镜一般惹人发笑、引人深思。
作者:邓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