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人,对于养育自己的故土,每一个人都会以赤子情怀去爱它,我也不例外。不过,爱的方式和表达有很多种。感性的痴迷,近乎疯狂;理性的沉稳,回归内敛。性格不同,呈现的方式自然不同。“我爱这土地,而且爱的深沉。”这种深沉不是失去理智的跟风。
最近各大网络平台最为热络的事件之一当属围绕《魅力中国城》的评选展开的角逐。由中央电视台、国家旅游局主办,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盈科旅游联合制作的大型城市文化旅游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是一档大型城市文化旅游竞演节目,既展示城市特色文化、诱人美食、感人故事等,也为百姓出游提供服务。《魅力中国城》将遴选全国32座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城市,以市长领衔的3人战队为核心载体,通过创意、科技、文化等不同形式的创意展演呈现城市独特的文化与魅力,推介城市旅游资源、展示城市形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魅力中国城》打造了高端平台,链接了城市、旅游、产业、融合创意、投资、运营、宣传等旅游相关元素,为旅游注入更多的文化气息,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城市自己的故事。而其“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对未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无疑起到刚性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从该活动组创的初衷和特色看,《魅力中国城》以全局视角展现城市的旅游风采,从地理、人文、产业多角度,审视城市旅游,带领观众深入了解32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可谓“全域旅游”推介的先行者。为了把该节目打造成高质量、高品位的综合性节目,《魅力中国城》整合互联网的力量、资本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媒体的力量,为保证节目的权威性、全面性、公正性和专业性,节目组还将从专业学术机构、行业协会负责人、高等院校相关学院系所负责人、文化传媒界知名人士等不同领域选择专业人士来组建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提出、讨论并确立城市入围、初赛分组、节目评判等标准。并且为国家政策、产业发展与节目内容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对节目进行主流价值指引。
通过上面关于《魅力中国城》评选的相关内容的介绍可以看出,此次从国家层面推进的城市评选,除了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大众化,还多少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质。这样,原本生活化和通俗化的活动,一旦掺杂上行政的成分,其本身具有的好玩元素就被大大的消解,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相对严肃的事情。不与政治联姻,普罗大众与此件事的关系可以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而拉近了与行政的距离,你不想玩也不可能了(当然,这里的不可能大多数是被一种无意识的绑架,而并非是强制硬性的规定)。而当一件事情由自由宽松变成一种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后,所有的心态、情感都会随之改变。不过从活动的本身看,其对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合理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说,该活动的举办对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多少具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价值。
可是,什么事情一旦从理论的层面回归到现实时,其发展的轨迹与原有的设定就可能发生偏移,有时候还可能发生严重的背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多少带有戏谑的成分,但直面惨淡的现实人生时,多少还是中肯和恰切的。因为该活动涉及到复杂多元的因素,而且始终与名利粘连。这样,原本纯正的味道经过社会大染缸的浸染,其不想变质都难。放眼观天下,自节目开播以来,自全国部分城市有幸走上央视,成为被推介的对象后,围绕整个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发生改变,半官半民的轻松由于被附加上太多人为的因素而变得严肃和沉重起来。毋庸讳言,“你投了吗”这句问候语将会成为2017年被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虽然评选投票是出于自愿,但是由于各种围绕评选的信息可谓铺天盖地,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角落落。这样,纵使你对其毫无兴趣,纵使你抱着置身事外的心态,可是当各种媒介出现的带有“挑逗”或“命令”性的话语,再加上在朋友圈中无时无刻不在更新的鼓励点击投票的温馨提示,你想耳根清净都难。
既然是大众化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其本身应该是供公众消遣娱乐的。节目的组创的立足点更多当是为公众紧张忙碌的生活提供一种减压的方式和渠道。可是,当娱乐成为一种外在的形式,任务成为内在的核心时,原来的“官民同乐”就失去了色彩。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建设出人出力、建言献策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原本就具有竞争色彩的活动,由于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自我“粉饰”而变得火药味渐浓。当由温文尔雅变成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之后,打口水战也就在所难免了。从整个活动推进的路径看,其采取的双线推进的形式:官方的,从行政,乃至政治任务的高度;民间的,从维护自我和家乡的层面。当官民双线推进,一张无形的庞大的竞选网络经过无数情绪高涨的推手的策划和运作悄然结成,而且是疏而不漏,坚不可摧。从某种程度看,在此项全民性的活动面前没有一个是旁观者,不管你是出于自愿,还是被绑架。
“魅力”从词语本身的意义看是多么的唯美,不论是何人何事都渴望能够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有魅力的人,有魅力的城,有魅力的......可是,当世人似过江之鲫般追捧时,其原有的况味可能就会被消解。冷眼看评选,随便搜罗相关讯息,围绕评选活动引发的相关事件可谓是滑稽荒唐至极:什么评选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神圣的政治攻坚,什么评选工作压倒一切,什么在职人员必须拥有五个手机号码,而且每天必须把票数投满,否则扣除当月绩效.......体制内如此,回归到民间,围绕评选的用词就没有官方你们含蓄,犀利尚为客气,有的可以说是赤裸裸的人生诋毁和谩骂。试想,纵使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参与此项宏伟的工程,最终可以如愿,但过程的操作已经把该活动具有的正面价值和意义完全稀释,活动原有的正能量因为被太多污浊气息的裹挟而变质变味。这种通过利益的博弈赚取的“魅力”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不再那么美丽!
CN1��x�A�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