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本书?
樊登用他的个人经历,用他的讲书实践,用他的“樊登读书”告诉我们:
所谓的樊登读书法,就是“讲书”。要读懂一本书,唯一答案就是用讲书来读书。
-1-为什么要读懂书?
《读懂一本书》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开始读书。
读书给了生活“增量”的勇气。
有一段时间樊登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做的节目收视率一般,房贷压力也大,感觉自己找不到方向。在人生最低迷时,樊登开始了阅读《论语》(这才有了现在樊登读书的万人论语营)。通过阅读,樊登突然发现,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遇到过,并写成书放在那里。
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
樊登认为,现在的教育是“哈佛苏联模式”,即“教小鸟飞”。小鸟迟早是会飞的,但哈佛大学把小鸟飞的过程解构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结果小鸟在哈佛大学“学会”飞了。哈佛苏联教育模式大部分都是无效的,在大学里真正能够给你带来帮助的东西,是你读的那些书,那些你自己去图书馆借来的书,它们是能够浸润到你身体当中的。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里强调:读书是大众反脆弱的方式。阅读有两个特点:主动性和针对性。当阅读时,读者会想尽一切办法,到处去找一本本好书,弥补自己的知识缺口,填充自己认知框架中欠缺的部分。这些个性化的读书收获能恰到好处地解决个人的具体问题。
读书会让一个人充满力量和使命感。
真正教育和商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商业的本质是迎合,而教育的本质是改变。当你想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做一件事时最重要的出发点,而不是说你会做什么。樊登就是用读书去给别人带来改变。所以这本书的口号,就叫作“为世界而教”。
-2-为什么要讲书?
《读懂一本书》说,读书就是要真正理解其内容,把书本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只有讲书才能读懂一本书。
讲书强迫大脑思考。
正常人的阅读能力为每分钟500~700字,超出这个范围,大脑没有能力处理,记忆就会出现问题。用嘴讲一分钟话,其信息量可以达到传统阅读的3~5倍,也就是说可以传递2 000~4 000个字的信息量。其关键就在于大脑在讲书的过程中除了会识别、解码,还会过滤、记忆、翻译、提取信息。
进化的本能使得大脑就爱偷懒,它把节约的能量都集中用在生存等重要事情上。因此阅读是反大脑本能的,思考是反人性的。阅读是一个辛苦活儿,它特别需要阅读者做深度思考。而讲书就是强迫自己去进行深度思考。
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有大量的老师和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了观光式的学习,它的特点是“打卡”。很多人把这一辈子过成了观光式的,一路上了大学,工作,谈恋爱,结婚,买房子、装修,接着生孩子,养孩子。你会发现我们永远活在程序之中,没有乐趣,也不喜欢,更没有成为专家。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当作别人的责任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成长得非常慢,他永远在怀疑,永远在排斥,永远在挑剔。他甚至希望你把一本书浓缩成一页纸,再之后一页纸也不行,只接收最关键的三句话。最终停止学习和成长。
沉浸式学习能帮助我们成为事件的“主人公”,它会让你进入“心流”状态。没有意义,自己找;没有脉络,自己找。有了足够多的摩擦,你的大脑受到了足够多的挑战,你才更容易记住那些内容。
所以樊登自己也是这样,看完一本书没记住什么,但每次他绘制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并且在录制的时候讲一遍之后,这本书80%的内容就都被樊登记住了,而且很难忘掉。
讲书就是当老师。
当老师靠的是温故而知新,讲书也是不断地温故而知新。通过讲书你能够从这本书联想到那本书,联想到之前的那个方法,联想到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的案例,这时候,你就把这本书读活了。在它活跃起来的那一刻,其实是你的大脑神经元建立起连接、整个大脑产生质变的那一刻。
樊登为什么能一周讲一本书,靠的就是他不断地讲书,当他的各种知识连成一片时,他就可以1-2个小时读一本新书,每周精读一本书并讲给大家听。
-3-什么是讲书?
《读懂一本书》说,讲书就是带着职责去阅读,读完先回答自己,把自己说服了,再讲给更多的人听。这种类型的输出,每一次都意味着从被动阅读变成了主动阅读。
讲解并分享一本书要经历三个环节,第一是筛选,第二是过滤,第三是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第三,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地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讲书就是把这三个问题变成自己阅读的“肌肉记忆”,每读一本书,我们都要带着这三个问题去读。
-4-如何练习讲书?
《读懂一本书》说,讲书要提高五种能力,分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大局观,语言能力,同理心,还有心中对社会、对每个人的爱。这也是每个讲书人都要牢记心中的五种能力。
逻辑能力是指讲书人要熟悉逻辑思考,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三段论,要使用批判性思维,让听众接受你的逻辑。
大局观是指你拿起一本书以后,首先要知道这本书的大框架。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你看的不是细枝末节,而是要一步步地分析一本书的架构:
●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它是怎么论证这个使命的?
●它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
●怎么验证这个假设?
●推理的过程是什么?
●怎么获得这个证据?
●最后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这个结论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语言能力包括简洁、幽默、说服力三方面,这些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
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知道你讲的东西在别人身上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知道对方关心什么,感知观众听书时的心情。
爱是讲每一本书时都充满热情。要爱听众,觉得自己把这些内容讲出来,万一有缘人听到了,从此他的生活可能发生改变。
梁漱溟说:用一种“将然”的态度来看待发展,很多问题就不存在了。《读懂一本书》说讲书也要用一种“将然”的态度,即不要抱怨自己讲的书没人听,或者觉得自己讲的书很糟糕。
讲就是最好的读,讲给自己的家人听,讲给自己的朋友听,鼓励身边的每个人。
把分享变成一种习惯,当成一次复习的机会,
慢慢讲,坚持讲,讲着讲着,你会发现,
听众出现了,你会讲书了,书也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