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on教育精华页之十八# 最近很多妈妈跟我们探讨“注意力不集中”的话题,这确实是一个普遍性话题。今天张老师跟大家分享《最强大脑》科学评审,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大家熟悉的Dr.魏的一个专题《如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我们从两个维度来说这个专题。一个维度是外源性的,一个维度是内源性的。
一、外源性维度:减少外源性刺激,大家应该比较熟知了。1、把环境管理好,排除杂物、干扰物。2、孩子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家长要忍住,少叨叨。3、家长要做一个专注的表率,孩子在专注的时候,家长就不要在旁边表演玩游戏刷朋友圈了。
二、内源性维度:指的是孩子的自发因素,能主动排除干扰。为什么孩子玩手机游戏很专注,不需要你督促呢?因为游戏的设置符合心理学中的三个吸引原则:有明确的目标(既有大目标,又有每层小目标);难度与能力匹配(难度逐步提升,向上还有空间);有及时的反馈(过关、积分、欢呼)。满足这三个条件,孩子就会进入专注状态,不需要你去催促。这种状态是完全专注在当前任务的状态,是专注力的最高状态。在心理学中成为“心流”,或者“畅流”,英文是flow。(我们在乐高学院的培训第一部分内容,就是反复讲这个flow的理论)。
我们在给孩子下任务的时候,往往感觉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原则,但实际上相去甚远。举个例子,你给孩子的任务是,让孩子好好弹钢琴。你觉得这个目标已经很明确了,但对孩子而言,他其实理解不了“什么叫好好弹钢琴”?目标要分解得很清楚,比如,今天的任务是练这个曲子,先从某某小节开始,先弹一遍开始。哪怕是你觉得很简单的事情,你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目标是否很明确。
再比如,难度与能力匹配;在玩游戏的时候,都不是一上来就打大boss的,都是逐层升级。这样既不会让孩子觉得挫折感太强,又不会让孩子觉得太容易。有时候,家长布置任务时,不观察不了解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往往以自己虚荣心的目标为准。在心理学上,有个“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就是比孩子当前的能力要略高些的难度,孩子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这样的难度水平,是最容易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难度。再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往上提升一下,一关一关来。孩子在不断的提升难度的过程中,能力不断提升,成就感越来越强,专注也越来越好,进入正循环。
再来谈,及时的反馈。最怕两种反馈:一种是只管让孩子学习或者做某件事,家长去刷自己的手机了,完全没有反馈。一种是,全是负反馈,只看到孩子不足的地方,看不到孩子好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经历flow,心流的人,专注力很强,专业能力往往也会很高,走在正循环中。在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中,flow理论、最近发展区,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内容。我们一起帮助孩子,多进入flow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