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日常推进师徒结对工作

--桂山夜话(2025.6.18)

教科室召开学期末师徒结对工作总结会,临时安排我做总结发言。谈些什么呢?

首先,肯定优点。通过潘校致辞、李校指导以及师父、徒弟代表发言,能够明显看出过去一个学期以来,师父与徒弟结成专业发展共同体,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聚焦公开课打磨、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师带徒,徒帮师。

比如,徒弟执教公开课,师父做主题汇报。徒弟的课如何设计,课堂上如何进一步融洽与学生的互动密切程度?师父依托经验,不吝赐教。师父制作汇报课件,素材需要搜集,呈现需要技术,这些又是徒弟们更加年轻,学习力更强所具有的优势。共同指向问题解决,或师或徒,亦师亦友。一切都在动态发展变化当中,焕发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创造力与建设性。

在教科室的具体引领下,师徒结对工作特点明显,成效卓著。那么,面向未来,面向新学年,我们又要如何更好借助师徒结对这样一个项目和平台促进师徒更好发展,促进学生更好成长,助推学校更高质量发展呢?有两个关键词与大家共同研讨。

其一转向:从教育科研转向日常工作。教育教学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家常的课堂之上,写在学生的成长当中。为此,接下来,师徒结对也要更多关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品德塑造等方面。以八礼四仪活动开展以及学生素养培养为载体,师父为徒弟做示范,徒弟以师父为榜样,让师徒结对的效益从公开课走进家常课,走进校园生活,走进班级日常。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此这般,让师徒结对在学校育人质量的夯实当中发挥更加具体有效的作用。

其二提升:从教学实践者提升为教育研究者。师徒结成专业发展共同体,不仅要关注如何上好公开课,也要关注如何把上好公开课的心得体会整理成文,也就是说要共同形成和提升成果意识。让有益的实践固化成多种样态的成果,及时分享和表达。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视频,还可以是音频。方式做加法,成长获进阶。此为指向教育科研的成果表达,此外还有指向师徒结对的专项表达。比如,针对师徒结对活动有专项评比,需了解,甚至是研读评比细则。再结合实际,提早规划,将要求落实到师父与徒弟每一天的共学共研当中,以实现工作与评价的一致化。收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实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有效统一与完美整合。

AI为我们围绕活动主题生成发言稿,但是,AI并不知道我们在校园里看到什么,我们当下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亟待改进,所以,还是需要发挥人的智能,而非人工的智能,以对学校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充分抓住很不容易把大家聚集到一起的机会,跟大家聊一聊。

相信对学校发展深怀期望并且愿意参与的老师们,一定能够共情,并能够践行。

--2025年6月18写于桂山脚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