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学啥了?暂且允许我保密,现在我要分享的是在课堂当中遇到的一个小事情,这个小事情其实挺小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当头棒喝,引起了我对自己一贯以来的学习态度的反思。
在课堂当中的练习中,老师要求我们两个学员一组互为教练,找出在读文章中的误字,并予清字。当我们在进行过程当中,老师忽然走到一个在读的高三学生的身边,他说王同学请暂停,你现在的这种状态叫做机械化,那么请我们其他同学来思考一下,出现机械化的原因是什么?于是我这个人历来是属于反应比较快的,不假思索的就举手发言:老师,出现机械化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走心。这个时候老师就反问:那么,请问什么叫做走心?我当时一下子就懵了,走心这个词是我们在日常的沟通和交流当中经常使用的,当孩子不在状态的时候,我们给他的评价就是没有走心。而走心的真正含义从来没有真正的思考和查核过。于是,课堂上所有的同学,自发自主的进入了查核走心这个词的意思的流程。首先这个俗语,有点属于网络用语的词语在萌宝上是没有查到的,于是我们又查阅了百度百科,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一种是,没有用心,一种是已经用心了。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一个词语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么用,当我们对它的身体反应出现一种停顿或者犹豫的时候,或者是怪怪的感觉的时候,那么一定是出现了误字的这个状态,这时候我们就要来查一查这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适合用在这里?很多时候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当我们遇到不是很理解的字词的时候,或许借助我们的直觉可以这么用,或许我们就此把它放过,或许我们会好好学的问一下别人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往往我们没有真正的了解他的意思,或者也有可能误解了他的意思,由此我们就产生了误字。误字的结果就是我们所不理解和误解的东西越堆越多,就如我们在前行的过程背着的背囊一样,背囊越来越重,最终会使得我们不堪重负,停止前行,或者是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面。这也是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甚至是差生的距离所在。
其实,我们所希望孩子的一个学习状态就是追根究底,能够自主学习。而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和家长固有的学习模式有关(这是最简单的家庭教育的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和老师的直接引导也有关系。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课堂演练,我已经差不多养成这样一种本能,当我习惯性的需要去使用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会问一下自己,我是不是确切的知道意义所在?能不能给出准确的解释?如果不能的话,我会拿出我的工具来查一下。很庆幸在这个年龄段还能够领会到自己的习惯性的错误所在,一切都来得及。
那么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够优秀是因为遇到了学习障碍,如何来认识障碍呢?清看下图。对照一下,你中招了吗?孩子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