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应该从小到大。
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这样的研究,研究人员找了3组人员做测试:
A组志愿者:请求受访家庭在自家大门口设置“请安全驾驶”的告示牌——只有17%的家庭同意。
B组志愿者:请求受访家庭在一份名为《让加利福尼亚州变得更美好》的请愿书上签字,几乎所有家庭都同意签字。两周之后“志愿者”请求签字的家庭在自家大门口设置“请安全驾驶”的告示牌。——约有半数家庭同意。
C组志愿者:请求受访家庭在自家大门口张贴一张“请成为一名安全驾驶的司机”的小告示。几乎所有家庭都同意。两周之后“志愿者”请这些家庭在自家大门口设置“请安全驾驶”的告示牌——有76%的家庭同意了。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当人们接受一个新的请求后,就会生成一个新的自我形象,从而对后续的行为产生影响。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可以充分应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自己。
比如在职场中,每个人对工作类型都有自己的喜好,如果你要给你的下属安排一个他不那么喜欢的工作,那么你可以尝试先把这个任务中相对简单的部分交给他来完成,然后再把整个任务交给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对方接受任务的概率。
又比如在生活中,你很想下班后去运动,但是每次一下班,你就不想动了,就想回家摊在沙发上,其实你可以给自己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计划好下班去运动那天,你就穿运动服和运动鞋去上班(前提是你公司允许),下班后你就很有可能去运动了。
以上两个例子,其实就是在利用一些微小的行动,帮他人(和自己)生成一个新的形象,比如让下属觉得他并不排斥这类任务,让自己觉得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
因此,不要想着改变就是天翻地覆的,你要学会从细微处,点燃改变的火种。
我是@飞翔的海马,专注于个人知识管理与效能提升。欢迎关注我,陪你持续学习,解锁人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