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人要有所追求,但我不知道所有人是否和我同念。看过我的文章都知道,我鼓动人们人格独立,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我只知道这样是对的,但我找不到一个切合点,没有办法告诉你“有追求”有什么好,直到我看到了连岳推送的文章,我才明白追求梦想的人不会平庸,而平庸竟是如此的可怕!
向连岳求助的是一个平庸的保洁员,过着平凡的生活。她陷入对上司的婚外恋中,虽然最终全身而退,但也伤痕累累。她对自己的剖析以及彻底醒悟得益于她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所以才能从意外中成长起来。我觉得很有必要引用一下连岳那精彩的回复:“平庸特别危险,你会为了一点肯定而冒险。当有人引诱你,尤其是你眼中的成功者,你即使不爱他,你也舍不得被“肯定”的滋味”。
1. 对比鲜明的人物
A和B都是大型国企干了一辈子的老员工,他们最初也是以一腔热情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的。参加工作三十多年,都没有坐到很高的位置上去,在事业上属于比较平庸。但是两人的生活状态截然不同:A性情温和,待人和善,总是研究一些养生的知识,日子过得知足常乐;B是公认的难缠人物,感觉非常强势,喜欢贬低别人,总是要和人一争高下,动不动就暴跳如雷。那么,既然A和B都是平庸的,状态却截然不同,有原因吗?有的,当然有。A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得双子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对双胞胎从小就天赋秉异,分别考取了国内数一和数二的大学。我们可以这样认为,A虽然过的平庸,但是他培养了一对顶尖人才就是他最大的成就,可以说儿子们的优秀带来了他的成就感。所以A不是平庸的,他体验过优秀,并且享受优秀带来的满足。B的太太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对于B而言,他找不出自己的亮点,无法平衡自己的心态,在家和太太较劲,在单位和同事较劲。要说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父母的成功,那么伴侣太优秀反倒会显现出自己更平庸。所以B的情绪非常大起大落,而一个情绪化的人是很难收获稳定的人际关系的。
2. 从没体会过优秀的人,只能从依恋关系中寻求安全感
平庸与否完全看个人对自己的定义,这叫自我认同。婴儿是完全自我认同的,他以自己为中心,想要什么就哭就闹,所以说婴儿最自信。他敢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且明确地知道会被满足(这一点哪个成人能做到?)。而当孩子逐渐长大,他需要兼容,了解一些规则,并且接受改造。这个过程其实在削减他的自信,他知道做了一些事情是会被批评的,所以他很在乎别人的肯定,因为他开始不再盲目自信了。如果家长能够适时鼓励孩子,让他知道,做很多事情还是值得被认同被欣赏的,那这个孩子的自信又会回来。他可以从依恋关系中寻求好的发展,逐渐具有社会性,知道哪些事情违反规则不能做,哪些事情自己做了会被肯定赞赏,从而形成最初的道德观和自律。
现在都知道太乖的孩子不正常了,因为他只有压抑,只有取悦,没有自我的发展。而自愿的努力最能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为此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不要平庸,要优秀。好在现在父母都比较开明了,优秀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能够经营自己的长处,把潜能发挥到极致就是一种优秀。体验过优秀的人,他的世界会变得很宽,安全感从依恋关系中来,但终将脱离依恋关系。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会对自己负责任,会深知自己的价值,不会活在别人的肯定中,这才是优秀带来的附加值。就像咪蒙一样,深知自己好的不得了,她不怕自黑,更不怕被人黑。
3. 生而平庸不是错,坐以待毙才是错
阅读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验多种人生,感悟多种生活,懂得思考和反省。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是不会平庸的,一个有所热爱的人更不会普通,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对于大多数人,我们都生的平庸。当我意识到平庸可以毁灭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时,我反倒很感激父母对我曾经有所期待,有期待证明在他们心目中你具有优秀的可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那些平庸到底的人,大都是有平庸的父母,会对他说:“有口饭吃就不错了,你还要干什么?你能干什么?”。一句轻蔑的“你能干什么?”足以抹杀孩子的一切可能,我想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被期待过平庸的一生吧。这就是为什么喝了那么多鸡汤,很多人还是放不下贪嗔痴,还是要继续嫉妒、诋毁、贪婪,要让两手空空的人放下确实够难,因为什么都没有怎么放?
生而平庸不是错,每个人都应该有掌舵自己命运的魄力。“自助者天助”说的就是人要反省,要自己努力。当你在平庸中彷徨,无依无靠时,那就依靠自己吧!反观自己,有哪些明显的优势,把它经营好,发展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只有摆脱平庸,你才能抵御诱惑,抗击风险,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才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