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庄
昨晚上观看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团体赛,孙颖莎对决伊藤美诚那一场,水平旗鼓相当,看得我是惊心动魄,拳头里居然有汗。中国队每得一分,就暗暗欣喜;每丢一分,心仿佛提到嗓子眼。最终孙颖莎还是更胜一筹,完败伊藤美诚。
女子乒乓团体赛,中国三比零胜了日本队,再夺一金,极其鼓舞人心。27岁的陈梦,22岁的王曼昱,21岁不到的孙颖莎,看着三名初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瞩目成绩的姑娘,心里感慨万千。
赛场上不仅是球技战术的对决,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连丢几分后和连得几分后,如何镇定地将比分追上来或者继续稳操胜券,没有大局观是不行的。
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我最爱的是乒乓球。很多喜欢,你不得不承认,是天生的。
小学时,刚刚组织兴趣班,我和另一名女生毫不犹豫选择了乒乓球。但1992年,我们连一副球拍都没有,那名女生的哥哥用木板给我们削出一副乒乓球拍,从此那个水泥球桌和新砌成的主席台,成了我们一下课就蜂拥而至的地方。没有老师教,我们打球的水平始终停留在挑过来挑过去的最初步阶段,可并不妨碍我们的热爱和痴迷。下雨了,球台旁边泥泞不堪,垫两块砖石就能打;球台被别人霸占,我们就在又长又宽的主席台那儿,一只腿站在台下,一只腿曲在台上;哪怕外面骄阳似火,阳光刺得我们眯起眼睛,也依然流连忘返。
初中没有机会打乒乓球。
再摸球拍已是1997年后,课余时间都投身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了,打乒乓球便是其一。如果要找我,除了教室就是球台边。正是从那时,球技开始有了提升,知道旋球、正反抽球、拉球和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各种战术。球台在几层教学楼前面,打球时的声势会引起各个班级学生的围观,因为我灵活的动作被他们冠以各种名字,比如“金鸡独立”、“大鹏展翅”、“白鹤亮翅”等等。更有旋转360度接球的绝杀,有同学说班上举行晚会时,老庄同学不用出节目,只要放一段音乐,打几场乒乓球,那肢体动作比高超球技更出彩!因此那时还写了一篇小文《苦恋乒乓》。
运动会参加过两次乒乓球比赛,第一回,几经厮杀,落个第六名的成绩。后面一次,斩获了第二名的成绩。比赛场上的心态,熟悉对手的战术,摸清对手的软肋,对围观者的言论屏蔽,台上每个球的对决,都需要辛苦地练习。因为这种感同身受,才更明白奥运场上的拼搏状态实在太扣人心弦。
喜欢乒乓球是一种执念。
如今,倘若许久不曾摸球拍,就会万般想念,闲暇时光,总想约一好友,去酣畅淋漓地大战三百回合,过过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