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山里,四美塘宛如花园一般的存在,但终究是一把锄头伴日月,张冬生并没有给儿宝张小亮太多优裕的条件基础,如大多数普通农村家庭一样。
张小亮是张冬生的小儿子,小时候有一点点调皮但也乖巧。张冬生条件并不怎么好,家里儿多口众,平时在外打些零工,供养几个娃儿读书,着实有些不易。儿子张小亮高中毕业后,家里说什么也不肯掏钱继续供张小亮读书。小亮郁郁寡欢,每天在家睡觉,茫然不知所措,所幸在他之前的一位初中老师的鼓励下,像众多渴望改变命运的平民子弟一样,报考了河南大学医学系。
结果是没有然后,张小亮再次落榜了。不得已转去一个民办学校,念了个电子商务专业。
张小亮的大学生活也是贯彻了“简单主义”,一件父亲张冬生在外打工给他带回来的旧夹克,一件深蓝色被褂子,天冷冻得不行,一双回力球鞋。显然有些困窘,同学们都不怎么答理他,他也想和同学们接触,可是每当他一说话,别的同学不是冷嘲热讽就是当作没听见,似孚是空气一样的存在。在这样一个充满排挤的大学时光里度过四年;参加了一份兼职,是为了免费领取一件衣服和食物;晚上要在杂货店值守夜班打工挣钱,身上穷得叮当响;大四时,母亲又患上了冠心病,他在一旁照看时不禁怀疑起老天:张小亮家果然是“冠心病”之家么?
在郑州的大学毕业后,张小亮所面临的是就业形势紧张的时期,那几年正是经济的下行期,先是沿海大量大厂倒毕,接着内陆也不是有很多企业宣告破产。他一没家底,二没背景,几经辗转还是没有找到满意地工作,差点跑到酒吧去当门童。
年过月尽的3月,好在父亲的一位工友老郑给介绍了份工作——位于兴崛大道的长江金属结构学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张冬生希望儿子儿子张小亮学门手艺。这个老郑呢跟小亮的父亲张冬生以前一起在外面上过班,也是搞金属结构的,老郑后来自己开了个店子,不抽烟不喝酒,唯独喜欢喝点好茶,以前因为买茶和蒋继生相识。
但也似乎不是什么好工作:张小亮到员工宿舍一看,居然是间破旧的荒屋,房间里全是稻草屑。原来老板蒋继生因为负债早已处于破产的边缘。张小亮做了几个月,就招呼没打就不做了,开始是隔三差五的不去厂里,后来招呼没打就直接不来了。
本来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到来,又是熟人老郑介绍,蒋继生还是待小亮不薄的,对小亮寄予厚望,希望将金属结构业务全权授予小亮来负责,自己还要忙着家里山地里的茶场种植和管理,可是这并不是小亮走出学校的理想,每天上班除了喝茶就是到处打电话联系自己的下一站,无外乎问这个工资多少,那里工作环境咋样,为此,蒋继生没少生气,但这娃身在曹营心在汉也就没有继续挽留。蒋继生呢也没再把这个金属结构的业务当太大一回事,这个业务投入大,也累,事难做,每天灰头土脸的着实累得呛,就别说这些小年青了,人难招,更难留。也罢,去种他的茶叶去了……
在长江金属上班的3个月里,除了爱上了蒋继生的茶,就是稀罕晚上可以喝点蒋继生的小酒,在小酌微熏中消解每天的疲惫!估计小亮对工作没有任何怀念吧,想想那些岁月,小张心里就不平,3月去班,上了些时日,没个歇息地不说,3月底本来盘算着请假休息几天的,结果蒋继生没给批,“小张啊,茶叶就抢这段时间,总是算工钱,比做结构还要轻松呢”硬是要求去蒋继生的航海帆茶场帮忙采茶!张小亮心里多少次怨哀“我堂堂一个大学生来给你采茶,想得美!”
总而言之,张小亮就此别过蒋继生的长江金属和航海帆茶场。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总是痛苦的!结清工资后,小亮望着那件新的蓝色的航海帆茶场工作服,想起与自己梦想有别的今天 ,没做太多犹豫地扔掉了。言归其实,蒋继生并没有因为张小亮是来学徒而对小亮有一丝亏待,终于小亮带着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奔赴他的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