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译文:
现在夜色啥时光?夜色还早天未亮。庭中火烛放光芒,诸侯大臣快来到,好像车铃叮当响。
现在夜色啥时光?夜色还早无晨光。庭中火烛明晃晃,诸侯大臣快来到,好像车铃响叮当。
现在夜色啥时光?夜色将尽露晨光。庭中火烛仍明亮,诸侯大臣快来到,看见旌旗在飘扬。
读到这首诗,我就想到了“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科比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生前他用超越常人的毅力来阐述黑曼巴精神,篮球是挚爱一生的事业,他也倾尽所有地付出过,也无悔,别了,科比!我们会铭记永不退色的黑曼巴。
对很多追梦的人来说,凌晨时漆黑不是安逸舒适,而是新一天奋斗的开始。正如诗人郭小川所说:“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别人在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去自我安慰和拖延懈怠,而《庭燎》中的主人公在反复追问着“夜如何其?”等待着新一天的来临,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没有惧怕逃避,反而是好奇,更是期盼。他得到的回答是只有简短的三字:“夜未央”。我觉得这回复之人聪颖灵巧的,巧妙地避开了时辰冰冷的回复,不想让发问者失望,又轻柔地延续了对方的期望,夜还在缓缓行走着,一切安静。善于发现生活美的苏子也借用了它“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是啊!如万顷春波轻泛涟漪,似动而非,你且在黑夜中慢慢地倾听。未央,从来不代表颓废和心碎,失落与无奈。夜未央,一切还没有结束。它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未来,是光明与坦途。如同汉代的两座宫殿,长乐宫和未央宫,取永远快乐,没有穷尽的意思。当你换一个角度看生活,看待人生种种,那么,生命将永远充满激情和阳光。“夜未艾”,艾本是一种香草,任何植物都是时间的信使,它也不例外,“未艾”诗歌中独创地用名词来描述了动作和过程,原来夜还没有成熟,依旧生长,令人焦急的夜,却融入了生命,静待花开,也静待夜慢慢长大,来召唤天明。这两句简短的回复安抚着“夜如何其”焦急的心。
永夜无边中,一问一答,并不孤独,因为有漫天星空,也会有庭中的火烛的陪伴。“庭燎之光”、“庭燎晣晣”、“庭燎有辉”,不停摇曳着,它也在回应,也在陪伴,也在见证。终于来了,“夜乡晨”,夜与晨在地平线上握手交接,我想夜会悄悄地向晨描述有趣的事情,这时该轮到夜好奇了:这主人公在新一天又会有怎样的非凡的表现呢?所以,夜也嘱咐晨,一定好好地跟着他,守着他。
随之而来的还有“君子”。“君子至止”,在《雅》之前的诗歌中,这样的称呼多用于天子对臣子的美称。此诗就揭晓了问答双方了,君主在等待着臣子,等待着准备着国家在新一天的变化,想为愉悦的事情而激动兴奋,想为不安忧烦的事情而筹划对策。诗歌中始终未变的是庭院内点燃的火炬,从火光照人到只见烟气,从鸾声铿锵到旗子依稀可辨,都见出时间由黑夜到天明的推移变化。
“夜未央”,意象纷纭而至,令人遐想万千,思绪在墨染的寂静中自由飞翔,这就是古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他们没有被一地鸡毛磨损地失去想象。相比之下,现代人缺少了这样的质朴无华,现在只有满纸华丽的辞藻,我们读后却不知所云,不曾留下什么印象。审美意象的缺失,盲目追求华美,滥用古典意境,所到之处,所入之目,太多的似曾相识,没有迭出的新意,再没有“夜未央”了。
中国现当代诗歌“夜如何其”,希望有人回应我“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