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有效学习的书。读这本书时,我常常回想自己学习中使用的方法,哪些效果好?哪些效果差?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学得好时,都或多或少用到了书中提到的方法,比如:穿插学习、自我检测、反思、将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讲解和举例、等等,而书中还有更多方法值得我学习。这本书并不是简单枯燥地讲解方法,而在同时介绍了很多例子,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都需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我。因此,我推荐您读一遍这本书,或许会让您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学得更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以为很努力,其实在做无用功?
书中提到,很多人喜欢在读书时划线、标注,多读几遍,认为这样就学到了知识。其实,这是一种被动吸收,并没有什么效果,只是因为读起来更流畅,会给自己造成一种对知识熟悉的假象。看到这里,我回想起以前自己书里的那些标记…… 此外,我标注的有些地方是虽然觉得很好、但也不想深入思考,于是就记录下来以后再看,其实也就是偷懒的办法。
原来,这样的学习只是在感动自己、自以为很努力呀?!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学好知识呢?
有间隔的检索和巩固、反思
真正对学习效果有帮助的方法,是隔一段时间后,以测验的方式进行检索回忆。
测验?!读书时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考试,现在听到考试就头晕啊……
其实,测验并不需要以考试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学完一节课、一章之后,结合课后的习题,给自己提问。此时,不要去查阅书或笔记,仅凭脑子里的印象来回忆这个知识点。你很快会发现,看书或听课时很认真,觉得听明白了,可是有时看到问题却怎么都想不起来了。我们就先努力回想,再来查阅书和笔记。换一种思路,测验也是检测知识掌握情况的工具,它让我们更加清楚哪里没有弄懂、哪里没掌握,接下来的复习巩固也更加有针对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反思总结,不断改进。比如,碰到这种情况,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做得好不好,需要怎样改进。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学习、工作中都是如此。其实,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总结过错题集,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反思,遇到错题、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解题方法不对?知识点没掌握?加以改进提高,甚至举一反三,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答得更快更好。
生成式学习,带着问题思考
这个理念与《如何阅读一本书》相似(欢迎阅读我的书评:怎样读好一本书?),即:我们要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比如读一本书,这本书讲一个什么问题?在没看书之前,我们先想一想,自己会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然后再来看作者介绍的方法。因为引入了自己的思考,即使方法不同,也会对这一问题产生深刻印象。
对于实际应用的技能,我们更应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提高。这方面我也有类似的体会。在英语学习中,记单词、短语,再怎么复习背诵,过一段时间也容易忘。但是,如果在交流、表达中遇到、使用过,尤其自己一开始绞尽脑汁没想到这个表达,查找到再记忆,就不容易忘了。学习编程和软件操作也是如此,开始时很认真地看教程视频和教材,好像语法、算法都知道一些,但应用起来还是不太熟悉,只会一些基本的操作。可是,如果有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软件功能,自己试着去完成,遇到错误再调试、不懂的函数定义上网查找,这样,无形中倒逼自己去补充不懂的知识点,学起来效果确实更好一些。
细化
细化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把知识点表达出来,可以举个实际应用的例子,也可以结合已学的知识点,等等。这也是掌握和巩固知识的一个好方法。以我自己的学习举例,比如在学习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时,讲到机器学习包括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训练时有没有给出目标变量,这样有点抽象。而换个方式,我觉得这就像两组学生要考试,先给他们模拟题复习备考(训练),一组给了复习题答案(有监督学习),一组没有给复习题答案(无监督学习)。经过这样的讲解和应用,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
穿插学习
我们习惯于有条理地学习,先学第一部分/步,熟练了再学第二部分/步,……。作者指出,穿插学习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部分,学习效果反而更好。仔细一想也是如此,我们在实际中面对的情况都是随机出现的,可能需要我们用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很难遇到完全是哪个学习单元的应用场景。穿插学习能增强我们融会贯通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穿插学习的理念,和我在 如何又快又好地记单词? 一文中提到的“用乱序单词本而不是字母顺序单词本”,是不是有相通之处呢?
以上是我在读这本书时印象较深的几种学习方法。书中还有一些人们应用这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的例子,启发我们思考:应该怎样在学习和工作中应用这些方法?
这本书让我审视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读了之后带给我的收获让我有一种惊喜感,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