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是离我们的年龄相去甚远的节日,然而在朋友圈中,还是有朋友在圈里祝贺老顽童们节日快乐。一位研究生同学在圈中调侃道:“一群过期的小朋友,喝着过期的茅台酒,干着过期的事。”
今天深圳下起了龙舟水,天气凉快了些,只是出去运动不方便了。本来可以自己出去过一下儿童节,老顽童也要巧立名目地自娱自乐一下,生活不就是这样过一天便开心一天嘛。
天气阻挡了我出门,只好在手机上云娱乐了,一帮超龄老顽童在圈里比儿童们还要快乐似的。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视频,是一位日本人上世纪70-80年代,在中国拍的那个年代的孩子的照片。那时没有太好的经济条件,但是那时的孩子的微笑是灿烂的,是发自内心的,是幸福的,是满足的。
而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是很丰富的,然而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也是极大的,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天真烂漫地玩耍,各种各样的学习把他们的时间都占满了,他们很难发自内心地微笑了。
回想我们的童年时代,一块硬糖,一粒玻璃球,一个自制的沙包,一张糖纸、火柴盒的贴纸或者香烟盒纸,都可以让我们玩半天,高兴很长时间。那时的物质匮乏,并未影响我们的精神富有,我们那时的孩子都是被放养,没有太多的作业,有很多时间与小伙伴们疯玩。
我们童年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最好的家庭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可以听新闻和样板戏。我们的寒暑假没有旅游,也没有各种补习和兴趣班,大多数时间在家中自行玩耍。
我和妹妹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父母会为我们,在单位的图书馆里借许多书给我们阅读。几年下来,父母单位的书基本上都被我们看完了。比如四大名著,《茶花女》,《悲惨世界》,《金光大道》,《艳阳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我被学校选进宣传队,进入文艺班,六一儿童节时常出去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在我小学五年的时间,练功、排练、演出是我们那时的主要活动,经常去工厂、农村和部队演出。我们那个年代的儿童,没有太多学习压力。70年代末,到初中后,逐渐将重心转到学习上来,便没有参加太多的文艺演出了。高中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83年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本科。
如今的老顽童,时常还是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时也有那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