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我们的底线

我在这里要说的底线是我们要保持健康身体的底线啦~

1、喝水底线:每天1.5升

正常人每天饮水在1.5~2.5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饮水应控制在1~1.5升。

感到口渴时,说明身体已经缺水了,尿少、尿呈深黄色也可判断身体缺水。如果身体长时间缺水,水代谢紊乱,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力衰竭。

所以不要等身体发出缺水信号时再喝水!!!

当然,喝水太多也不利于健康,尤其是75岁以上高龄心血管病患者,喝水太多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2、吃盐底线:不超过6克/天

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0克以上,食盐过多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加速骨质疏松,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正常人群的警戒值是6克/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应控制在3~5克/天。

3、吃糖底线:不超过25克/天

合理摄入糖有助于肠胃吸收和补充营养,但摄入过多,会导致胰岛功能长期高负荷,诱发糖尿病,还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到体内,导致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

4、吃油底线:不超过30克/天

1克油可提供9千卡的热量,推荐吃油的警戒线为25~30克/天。

吃油过多,日积月累可能导致超重或肥胖,患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诸多疾病。

长期吃油过量还会增加肠胃负担,引起各种消化不良和肠胃疾病。

5、吃水果底线:每天半斤

大部分人吃水果太少,水果富含各种维生素,可增加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每天至少补充半斤水果才能够维持日常消耗。

6、吃红肉的底线:每周别超过1斤

红肉是把双刃剑,其血红蛋白含量高,但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较多,吃太多会增加癌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中风、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肾病和肝病等发病风险。

每周不超过一斤红肉,控制在6两以内更佳,既可以维持身体正常的能量代谢,也不至于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7、如厕时间底线:最多5分钟

排便时间其实越短越好。

老年人行动缓慢,还可能有便秘困扰,尤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厕时间可延长,但最长不超过30分钟。

8、睡眠时间底线:23点

晚上23~1点是肝脏排毒时间,晚睡可能有以下不良影响:

严重伤肝,还会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引起大脑衰老,记忆力下降

导致细胞突变,患癌和猝死风险增高;

胃肠道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长期缺乏睡眠会让免疫力下降。

9、久坐时间底线:别超过60分钟

久坐的风险主要是下肢血流不畅。人体生理构造决定不适合长时间静止状态,一个小时保持不动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度增加。

长期久坐会引起颈椎疾病、腰背痛、肥胖、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且老年人久坐后突然站立还可能诱发肺栓塞、心脑血管事件。久坐会使能量消耗减少,导致身体脂肪堆积。

10、步数底线:6000步/天,步速0.6米/秒

身体活动是能量平衡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运动和身体活动能有效消耗能量,保持精神和机体代谢的活跃性。

步速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适氧能力、心肺和下肢肌肉耐力。

11、BMI底线:不超过24

中国成年人中超过50%处于超重或肥胖,即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²)超24。

超重和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

12、颈围警底线:35/38厘米

颈部是全身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最早的一个部位,多项研究发现,颈围是测量人体上半身脂肪的“天然方法”之一,一般男性要小于38厘米,女性要小于35厘米。脖子粗的人很可能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前期。

脖子粗的人往往患呼吸暂停综合征、血脂异常等的几率更大。另外,双下巴、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脏不健康的信号。

13、腰围警底线:100厘米

男性腰围应小于85厘米,女性腰围小于80厘米。腰围每增加约11厘米,患癌风险提高13%。腰围超过100厘米,不光是心脑血管疾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会增加两倍以上。

腰腹部堆积的脂肪还会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病风险。

腰围超过100厘米的人群,大都有代谢异常或糖代谢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症状,要及时控制。

14、血压底线:不超过140毫米汞柱

年轻人血压控制的理想指标是80/12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可以适当放宽,但整体应控制在90/140毫米汞柱以下。

血压偏高会加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加重肾脏损害。

15、血脂底线:1.8/2.6/3.4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根据危险分层:

血脂异常人群的控制目标为小于1.8毫摩尔/升;

胆固醇控制不理想且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内;

一般中低风险人群应控制在3.4毫摩尔/升以下。

超过“底线”,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开始增多,指标越高,发生冠心病、卒中等疾病的风险越大。

16、血糖低线:空腹血糖3.9到6.1

血糖过高会引起高血糖继续发展可演变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超过了7.0以上,就基本确定为糖尿病了,当发展为糖尿病时,若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则会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末梢血管神经坏死、脑动脉硬化等一系列问题。

空腹血糖如果不足3.9,那么就考虑是低血糖。对于血糖低来说,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血糖低的人可出现头痛、头晕、焦虑、激怒、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持续性严重低血糖将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在剧烈活动后、空腹时易引起低血糖性休克,严重威胁生命。

17、心律底线:60次/分钟

正常人是窦性心律,心率(频率)为60~100次/分钟。超过100次/分钟是心率过速,但该指标并不绝对。

长时间心率超过100次/分钟,还可能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长期缺乏锻炼。

运动员等部分长期运动的人群心跳较慢,属于正常;老年人随着衰老,心跳也会变慢,但心率小于50次/分钟,可能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疾病,需密切监测;小于35次/分钟,可能需要起搏器治疗。

就先总结这些吧,只要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习惯成自然,做起来其实不难,祝愿看到这篇小文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