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既是自然生物又是社会生物。作为社会生物的人,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人,在这里,人与人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基于此,马克思才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人的行为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人际关系的制约。常识和经验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陌生人面前我们的行为比较拘谨有礼貌,在熟悉的人面前我们比较自由和放得开,在我们尊敬的人面前我们比较谦恭,而在尊敬我们的人面前我们就表现得比较庄严。同样,在爱我们、欣赏我们的人面前,我们会表现得轻松自如,说话妙语连珠,而在不接纳我们、挑剔批评我们的人面前,我们会浑身不自在、语言笨拙、行动迟缓。为什么同样的我们在不同人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呢?
当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时就会明白,作为社会生物,我们的行为受到我们与周遭的人关系的制约,一方面我们要寻求别人的认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反应。那些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只要超过一定的时间,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就固定了,我们对他们的看法也固定了,至此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就固定了。双方都会按着对对方的“成见”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双方的行为方式也就固定了。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爸爸面前表现得像绵羊一样温顺,但一转身在妈妈面前却表现得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听话的原因。这个孩子与爸爸的“关系”,使得他表现温顺,而他与妈妈的“关系”使得他表现得桀骜不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更像无色透明、用肉眼看不见迷宫的墙壁一样,在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当我们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固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也就固定了。我们下意识地对环境做出反应,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当我们在考察彼此近距离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行为时,比如考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必须首先研究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状况,才有可能找到他们行为背后的真相。否则我们只是一厢情愿地、主观武断地把某些行为归结为我们想象出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