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吃或买东西并不是单纯为了去吃或去买,而是为了去平息他们心中的焦虑或沮丧。增加消费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驱除沮丧的方式。消费有可能治疗,但事实上是满足了那种饥饿感,从而解脱了潜在的压抑或焦虑。不难发现,当感到不安或沮丧时,我们会从冰箱里找出一些可以让人感到安慰的东西来吃喝,而事实上对它们并没有胃口。用另外的话说,吃或喝实际上取代了药物的功能,像镇静剂一样。但食物和饮料更受欢迎,因为它们的口味更好。
一个意志消沉的人总感到内心里有些空虚,感到总是有气无力,好像行动缺少了什么一样。由于缺乏某种动力,他好像不能够正常地行动。假如他消耗掉某些东西,空虚、气馁和虚弱的感觉可能立马消失,他可以感到:我毕竟是个人物,我拥有某些东西,我并不是什么也没有。他用这些东西来充实自己,以驱除内心的空虚。他具有一种被动的人格,总感到自己无足轻重。他通过消耗,通过成为消费者来抑制这些模糊的暗示。
我刚刚介绍了“被动人格”的概念,而你们一定想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被动?什么是主动?让我从被动和主动的现代定义讲起,这定义对你们来说都是熟知的。主动被理解为任何确定的目标并要求有活力的行为。它可以是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而且它同样可以包括运动,由于我们总是以功利的观念来对待运动:参加体育运动能增进健康或是提高我们国家的威望或者使我们出名或让我们赚取金钱。在竞赛中我们本身并不让人愉快,促使我们参加运动只是为了某些结果。一个尽力的人是主动的,我们因此说他“忙”。而所谓“忙”就是忙于“事务”。
这么看来什么构成被动的呢?如果我们不产生任何看得见的成果和明显的成就,那么我们就处于被动。让我举出一个明显的例子:有人静静地坐着,观看外面的风景,他坐在那儿五分钟、半小时,甚至超过一个小时。他什么也不做,只是在看着。由于他不是在拍照片,而只是把自己沉浸在所看到的景物中,我们就会把他视为怪人,而不会把他的“沉思”同主动联系起来。或者去观察一个反省的人,他正试图认识他自己,他自己的感情,他的情绪,他的内心本质状况。假如他要有规则有系统地反省,他能够为此花费好几个小时。任何对反省一无所知的人都会认为这个反省的人是个被动的人。他不做任何事情。也许他倾注全力的就是要从他的大脑中驱逐一切思想,不考虑任何事情,只是简单地存在,这在你们看来可能很是奇怪。不妨尝试一下,只要两分钟,你会想起阳光下的所有琐事,你对那些想法竟然无法抵挡,因为我们发现,静静地坐着把我们的想法驱除掉几乎是不可能的。
摘自弗洛姆演讲稿——《生命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