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继续品读论语第四篇“礼仁篇”。
在上章讲解了“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讲了观察一个人有没有仁,可以看他所犯的错误,犯错的方向是因与仁,还是因于利,便可判断他具备具备仁德。
后孔子又提到,不要为了利而行,不然就会遭到诸多抱怨。
也不要成天担心有没有好工作,能不能获得好职位,要担心的是自身能力是否可以胜任。
更不要担心别人能不能了解自己,或者能不能遇到伯乐,重要的是,要去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我的品德修养。
由此可见,积累渊博的知识,不断地修身养性,才是我们该重视的事情。不然机会到了自己身上自己也把握不住。
可见孔子对自身的修养是在首要位置,获得真知,比什么都重要。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真理,就算是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了。”
可见孔子的恒心,道为仁之体,仁是道之用。
如果在早晨悟知了道,就算当天晚上就死去都没什么遗憾了。
道,这里理解为事物的客观规律。闻道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内在奥妙,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不惜用生命去换取真理,实际上是一种伟大的探索精神,更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
所以,能在有生之年,积极努力,有所成就,如果早上感知了长期不解的疑惑,即使真的在晚上死去又何妨?
面对短暂的人生,浩瀚无边的宇宙,我们能够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其中未知的真理,在撒手西去的那天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我觉得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所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是我经常默诵铭记的一句话,时刻让我充满了能量。
真理、相信是每个求知人都想要的收获,那什么样的人才值得讨论真理呢?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有德行道艺而将出仕的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穿着破烂衣服、吃着粗糙的饭食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的。”
作为一个读书人要志于真理,但是又以穿破衣、吃粗食为耻,就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
一个人想要修身养性,立志在追求真理上,但是却日日担心自己会穿破旧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这种人便不可能真正得道。
前面所讲“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真正有仁德的人,不以穿着好坏和饮食水平取人,自己更不会以恶衣恶食为耻。
也就是说,立志于道的人是不应该贪图享乐,不过于追求饮食的饱足,追求居住的舒适。
在前面也讲过,一个执着于物质的人,是不懂得如何爱人。
不会懂得发自内心的去喜欢一个人,他在意的是这个人外在的物质或者头衔和地位。
所以,对于这种重物质享受、无法宁静自守的人,我们就没必要跟他谈论什么真理了。
有奖福利开始啦!
福利一: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
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