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又一败涂地。你有想过什么是自己?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如果这些生命体验是被动的或者是别人强加给你的,那你感觉就是没有做过自己,反之如果你是主动的,并是自己选择的,那你的生命体验就是快乐的,这时你就会感觉自己在做自己。是不是这样呢?相信很多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作者武志红是北京大学心理系硕士,他也是心理学家,是中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作家,还开办了多家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写过多部心理学著作,本书为我们揭秘了6个心灵成长的定律,想要成为自己我们就应该多一只心灵的眼睛,好好看破这红尘中关系存在的迷雾,幸与不幸,都要自己去实践。
一位哲学家说过,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的与自己和别人意志较量的过程,既然想成为自己,就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生命的动力是为自己选择的一切承担责任,只有你选择了,才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一个孩子在6岁前得到了充分的爱和尊重,那他在以后的人生中就会成长为一个追求独立判断的个体,童年的成长关系模式,会成为孩子成人后的内在关系模式,也就是人格。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容易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对方的身上,希望用这种方式能够引起对方内在关系模式在我们身上投射,这也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参与者也是自己的命运缔造者。
许多的人生悲剧,并不在别人的身上,而是在自己心中,我们只有改变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才能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我们不要在未来力量上寻找原因,而是要直面自己的人生,不管产生什么样的感受都要尊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