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如何做父母?
有人提到三种父母类型,您属于哪一种?
放任型父母
要么是因为宠溺,要么是因为管不了,像“甩手掌柜”,孩子要啥给啥,沉迷手机也不管,成绩差了说“开心就好”,作业不写说“随他去吧”。看似“佛系”,实则是对孩子成长的逃避,也是对自己教育责任的逃避。
权威型父母
像“暴君”,甚为严厉,少有笑脸,“我是为你好,你就得听我的” 是他们的口头禅。恨铁不成钢,孩子必须服从,成绩下滑就吼,作业没写就骂。这种高压管控,短期内可能见效,但长期来看,孩子要么叛逆,要么失去自我。
赋能型父母
像“教练”,既给予支持,又鼓励探索。他们相信孩子有无限可能,关键在于如何激发潜能。既花时间陪伴孩子,又给予孩子无限安全感,该扶时智慧点拨,该放手时大胆让孩子实践。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赋能型父母的四大“修炼秘籍”
1. 善于发现亮点,多表扬很多父母夸孩子只会说“你真棒”,却不知这种空洞的表扬,反而让孩子迷茫。正确做法:夸具体行为,比如:“你今天主动帮妈妈倒了垃圾,真是个小暖男!”夸努力过程,比如:“这道题你做了三次才做对,这种坚持太棒了!”记住,表扬要真心,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真诚,才会更有动力。
2. 善于提供机会,多放手“妈妈,我不会系鞋带!”“爸爸,帮我检查作业!”——很多父母一听就抢着帮忙,结果孩子越养越“废”。正确做法:把责任还给孩子。系鞋带不会?先教方法,再放手让他试;作业检查?教他方法后,让他自己查漏补缺。就像《自驱型成长》里说的:“孩子需要的是跳板,而不是跳伞包。”
3. 善于营造平等氛围,多让权有些家庭,孩子连吃饭坐哪儿都要听父母安排,更别说决定自己的兴趣班了。正确做法:小事让孩子做主,比如周末去哪玩;大事全家讨论,比如选哪个初中。就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他才能学会独立。
4. 善于总结回顾,多复盘孩子考试失利,父母劈头盖脸骂一顿,却从不帮孩子分析原因。正确做法:和孩子一起复盘,“这次数学没考好,是因为计算粗心,还是应用题没理解?”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你会发现:原来,教育可以如此温暖,如此有力。做赋能型父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你托举的,不仅是孩子的现在,更是他一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