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记者的故事,他小时候犯了错,是那种不太容易原谅的错。
他为了得到5个泡泡糖,在同学的怂恿下,竟然在教室门上放了凌乱的垃圾,捉弄一位爱干净的老师。
这件事确实给老师造成不小的冲击和影响,老师可以把这件事记一辈子。
当他母亲得知后此事后,用扎了两根针的鞋底,怀着对一个孩子绝望的心情、怀着气愤不堪、怀着一种耻辱,对着他的头,足足打了70多下,每一下两个针眼,70多下,100多个针眼。
对于70多下,100多个针眼,我也曾怀疑过,母亲打他时,他能记得清楚,每打一下,他数一次吗?
后来,我想明白了。
当时他只剩下恐惧和疼痛,对抗恐惧和疼痛的方式,就是不自觉关注加在自己身上的外在摧残,就像受刑者往往会记住自己挨了几鞭子、几棍子。就像你头上有把刀,你时刻担心它什么时候落下来。
他说,在他后来的人生中,曾面临无数次诱惑,面临比5个泡泡糖巨大不知多少倍的诱惑,每次对抗诱惑时,他都能想起母亲打他的那一幕,一想起满头200多个针眼,不寒而栗,浑身都感受到一种从骨髓深处生发的疼。
就是母亲打他这次,让他学会了对抗人生中众多的烟花迷乱,有时在万花丛中他能淡定从容,坚定地走在阳光大道上。
从这个意义讲,他很感谢母亲那次对他的暴揍,如果母亲只是骂他一顿、或者给他讲道理,也许他以后会走弯路。这事,谁也说不上对错。
近些年,人们的教育理念似乎一直在崇尚西方,倡导和孩子做朋友,倡导说服教育、倡导和颜悦色,为此甚至炮击那些打小孩的家长。
而且动不动就是不打不骂教育孩子36招,美国人不打孩子,为啥孩子知书达理,欧洲人不打孩子,为啥孩子创造力、啥啥力都如此凶猛。
经常吐槽中国教育扼杀了天性、天真,而且还吐槽中国妈妈。
这个观点对错姑且不论,不管怎样,一代代人都健康成长了,名校每年竞争也激烈,年轻才俊也如潮涌。而且中国在各个方面似乎显示了蓬勃的后发之力。这些也不说了。
先说说,美国人为啥不打小孩?
首先,美国人不敢打,家长打小孩,犯法,会被剥夺监护权的。
中国人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强调小孩是要打的。美国人竟然敢立法禁止小孩,难道他们不怕房上的瓦被揭完?
对了,现在的房顶没瓦片,再说楼太高,熊孩子也不太容易爬到房顶。但熊孩子可以想出其它歪招呀!
为啥要立法禁止打小孩呢?
为啥?
因为美国人以前打的太狠,下手太重,孩子仿佛都不是亲生的。已经不是教育孩子了,而且经常演变成虐待孩子。
夜晚,美国城市里惨叫声太多,很瘆人,经常鬼哭狼嚎的。当然这有些夸张,严重不符合现实情况,属于为了渲染气氛故意夸大其词。但是虐待儿童的事件发生率较高,这是事实,尤其在美国底层社会,虐待儿童的事件更是触目惊心。
因此,才有了后来的立法,通过立法,尽可能防止虐待儿童事件发生。
其次,美国人也不是不打小孩,屁股踢一脚的动作行为还是有的,拧耳朵的手法还是会的,美国为了禁止家长打孩子,配套了一系列惩罚孩子的措施,家长大不可出手就能解决问题。
中国要不要立法呢?这要看看社会成本。
在中国虐待孩子的事件有,但老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留在血液里,也许爱孩子的深情更浓一些吧!也许中国人的亲情更加浓烈。中国人常说家国天下,子嗣绵延等等,这是千百年来的一种无形的场,我们在这个场里,不自觉的感应、顺应、共振,顺着磁场旋转运动。但不能说美国人不爱自己的孩子、美国人不重亲情。
爱下一代,是动物的天性,人类、动物同此理。尊老爱幼,是全人类的共识和传统。
一日翻资料,忽然看到了“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心里顿时一惊,呀!还有这节日?该节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的。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维护儿童人权的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其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说明打孩子这事,是全世界各个角落都发生的事。看来小孩子委实的可怜,连打不打都成了国际问题,仅有的365天专门拿出一天来倡导、倡议、号召,尽可能不打小孩。
其实,我不赞成打孩子,有更好的办法就用更好的办法,再说打有时真不起作用。但是该出手时还要出手,什么时候出手呢,那谁不能告诉你呢?
201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