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本顽石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通过笔记记录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资料,以备忘或者作为知识保存。对于写作者来说,记笔记尤为重要,因为写作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如果不及时记录,灵感往往一闪而逝,素材也难收集完整。
记笔记的方式众多,手记、电脑记、APP软件记,思维导图式笔记,到底哪种更方便实用,可能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我个人更喜欢手记。原因和喜欢纸质书是一样的,可视性强,读起来舒服。不过手记的缺点也很明显,不方便取用,不方便检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介绍的就是一种手写笔记方法,作者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以信息整理术而著名。虽然同为手写笔记,奥野宣之的方法却与我们大多数人不同,在他的手里,笔记已不仅仅是笔记,而是个多能的管家,能够管理读书生活,让读书过程结构化。
如果你想告别散漫随意的读书生活,读到你想读、要读的书,从书中吸取营养,而不是读过就算了;如果你想拥有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取之不尽的丰富素材,对写作感兴趣,就和我一起看看,奥野宣之的笔记法有何独特之处吧!
1.奥野宣之笔记法的2大特点
这种笔记法的全称叫“一元化笔记读书法”。
特点之一,就是用一本笔记本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所有的信息。不只可以写读书笔记,还可以记下日常生活中所有在脑中一闪而过的内容。
这样做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人人都能做到;更容易坚持;自由度高,可自行设计;信息“存在”于同一个地方;直接记录、参考,不易混淆;因为“杂乱无章”,所以更便于活用。
作者说,整理信息的方法如果烦冗拖沓,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看到这里,我突然领悟到为什么我所做的很多记录常常中断了。我有很多笔记本,工作笔记、工作清单、日记、账本、学习笔记、儿子的学习记录。分得这么细,原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归纳整理,但结果却是常常忘了记或来不及记,一旦出现大段的空白,我就没有兴趣再接着记下去,然后要等到很久以后有了兴趣后再开始。如此断断续续,笔记之于我的帮助意义全无。我还以为是自己毅力不够,却原来是我把它整得太复杂了。
特点之二: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通过笔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完善购书、读书和活用的方式;将读书过程结构化。
阅读不仅是读书,还要掌握有效率、有主见地选书和购书的方法,更要多阅读、多参考那些记录无数感触的读书笔记,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其中的内容。所以完整的读书流程为: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五个步骤。
这五个步骤中除了读书有时不用到笔记,其他四个步骤都是由笔记帮助完成的。
2. 如何找到你真正想读和要读的书(选书与购书)
选书是读书的第一步,决定了我们能否读到真正想读的书和要读的书。
选择图书,重要的是靠平时信息的收集。在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都要记录在笔记本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这些体验都与读书紧密联系,而读书也与这些体验息息相关。我们不可能预测出“怎样才能遇到想读的书”,所以不要去分类。直接把信息都罗列在笔记本上反而更好。这样,一本笔记既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剪报本,还可以是创意随笔。
信息的几种收集形式:
1)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
跟书有关的信息就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里。看电视、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都是灵感闪现的好机会。
2)推荐清单:通过电视广告、书评频道、书里的推荐或者朋友的推荐而得知的书名,都记在笔记里。
3)各种报道的剪报:尽情收录感兴趣的内容
总之要经常竖起敏感的天线。这样就算没有特意去找,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许多线索,日积月累,想读的书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需要去网上搜索。
只有这样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书,并减少与内容乏味、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的接触,提高选书的命中率,节约我们有限的精力。
根据笔记上的信息,制作购书清单,进入购书环节
经过日常信息的记录,很快我们就会收集到大量的图书信息。但我们并不必要将这些书都买回来,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甄选后制成购书清单,再考虑购买。
在制作清单的过程中要再次思考哪些才是真正想读的,排除掉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需要没必要读的,只选择当下真正想读、有必要读的书购买。
3.读书的同时做好记笔记的准备
为了更有效的写读书笔记,应该边读书边提前做好写笔记的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读过后记不起精华在哪个部分。
但是在阅读的同时在书上画线,会影响读书时的注意力。对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做记号的“筛选程序”,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1)先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后,在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好,就把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做上记号。接下来,再读一遍,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
为了便于区分内容的重要性,可以用不同的画线方式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建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4.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和思考,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人们常说,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你会主动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
写读书笔记的原则
1)彻底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就是说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就好了。
2)同样记录感想的时候,不要写一些揣测的或者外来者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评论
重读一遍用笔做过标记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需要多读几遍的部分进行摘抄,摘抄部分用o表示,不要省略,保持原味。后面写上自己的评论,用#表示。
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是为了在摘抄以后,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要是等摘抄完所有文章后在从头开始按顺序写评论,一定会忘记之前看文章时的想法。
葱鱼火锅式读书笔记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基本形式,很花时间,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这样做。可以根据对作品的重视程度改变笔记的写法。
纯实用技巧类的书,可以不去摘抄,而是只标记“#”并总结要点。如果是小说等休闲读物,可以直接分条书写自己对这本书的感想。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把读书笔记控制在自己能力能够允许的范围内,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所以要选择对自己比较方便的方法。当精力不济时,可以简化,哪怕只是记录一句话也是可以的。
剪报式读书笔记
剪报式笔记是贴出来的笔记,是把各种与书有关的东西收集起来,结合读后感收藏起来的方法。如书腰、信息卡片、书签、书中的重点内容复印件。
通过写读书笔记还可以减少藏书量,只留下真正的好书。
5. 活用笔记提高自我
通过再次浏览读书笔记,在检索和参考的过程中帮助自己。
在博客上写书评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购书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了。
如果做的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加上开头和结尾,去掉o改成引号,去掉#,稍作修改,就是一篇书评。这种格式是报纸和杂志中评论和纪实文学经常采用的格式,摘抄时强调做标记并分开写,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做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
创意源自既有信息重组
读书笔记在头脑风暴时也能派上用场。“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如是说。
不管有多少信息,如果不重新组合碰撞,是不会产生创意的。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为了激发创意,可以找出过去的读书笔记重读一遍,或是浏览自己的书架盘点、比较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这些途径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怎样迅速找到目标内容
像这样的记笔记方式,可能很快就会写满一本,能否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关系到最终的活用效果,毕竟记笔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用。
作者在书中详细的介绍多种方便检索的方法:
在重要处贴便利贴
在笔记本外面做好标记
制作检索用标签
将检索数字化
方法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就自己去看吧。
最后晒晒我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