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我就不给你玩!”泽泽大声喊叫着。另一边是好友的儿子小辉哇哇地哭着。
我急忙跑进房间,两个孩子正针尖对麦芒,很明显是我儿子胜了。
泽泽手里拿着玩具,黑着脸,噘着嘴。小辉垂着手张着嘴流着泪,一脸委屈。
2.
昨天晚上好友乐乐带着老公大辉和两个孩子小辉和小小辉来家里做客。一开始几个孩子玩儿的不亦乐乎,一片祥和。我们四个大人,交杯换盏,扯东谈西,吃聊正嗨。
小辉一嗓子,我们都跑去看究竟怎么了。这样的局面颇有点尴尬起来。
照理说,我该把泽泽训斥一顿以示地主之谊,可是我却咬着舌头没做声,借口溜到厨房去收拾起碗筷来。
乐乐没闲着,她把泽泽拉过来商议:“小朋友应该一起分享玩具,给弟弟玩一会好不好。”
“我不,我不要。”泽泽依然别着头撅着嘴。
“上次去我家你不是也玩弟弟的变形金刚了吗?所以我们来你家,你应该跟我们一起分享你的玩具。给弟弟玩玩好不好?”乐乐继续温柔地循循善诱。
这期间泽泽的态度一直非常坚决,他还是别这个头,撅着嘴,但是手里的玩具似乎已经有点烫手。
3.
在一旁的我,也开始冒汗了。局面僵持不下,我一直不做声似乎说不太过去了。
终于,我迟疑地走过去,拉着泽泽进书房里谈心。
我说:“你很生气对吗?妈妈知道,这是你的东西你有权利决定。但是,你能不能给妈妈个面子。就给他玩一会儿可以吗?”
出了书房的门,泽泽很气愤地把那件玩具扔到了地上。
他说“我不稀罕玩儿了!”
这时我家不满两岁的老二小小泽忽然拾起来那个玩具。而说时迟那时快,小辉一把把小小泽手上的玩具抢了过来。小小泽怔了怔,转头玩别的去了。小辉终于不哭了。
我终于松了口气,大家也都松了口气,都笑了,屋内又恢复了一派祥和。
4.
泽泽也没因此闹情绪,一会就被电视里的动画片吸引了过去。
今天早上醒来,我忽然想到了两个词。
一个是界限一个是尊重。
首先,孩子之间争抢玩具是孩子的事情。如果孩子没有求救,我们大人冒然插手就是干涉。
泽泽的玩具是他的东西,他有权利不给其他小朋友玩。而不是要用道理去规定他要不要分享。
乐乐与泽泽协商,期望能劝说小泽分享玩具,她一方面觉得分享是对的,一方面想快速解决此事,制止孩子的哭声,平息这场战争。
其实乐乐给自己背负了一个巨大的黑锅:平息不了就是自己无用。
她没发现这里面其实有条线,与她并无多大关系。而她要做的其实只是安抚好自己孩子的情绪就好了,而不是协助自己的孩子去“抢玩具”,一定要解决这件事。
我和乐乐是无话不谈十几年的好友,我自然知道她为什么会如此。所以并不怪她。
5.
其实,我当时的心情也是忐忑的。毕竟乐乐一家人来做客,我不训斥泽泽一番实在显得不太懂事。可是我还是咬咬舌头没训儿子。
对于泽泽昨天晚上坚决的态度,其实我偷偷觉得非常给力。
一个小朋友面对大人们的质疑和说教能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是我们很多大人都尚且做不到的。
这说明,泽泽有一个较为强大的内心,也发展了很好的自我意识。
而且,东西确实是他的,他拥有决定权。他并不是没有分享,一开始玩得一片祥和就是在分享。
可是分享不是丢失自我,也不是一切都需要分享,更不是受别的小朋友哭所胁迫的分享。泽泽做的并没有错。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态度上,不够温和有礼。他还不会温和而坚定,所以造成了一种傲慢无礼的表象。
6.
乐乐想通过以前的给予,给泽泽施压,比如“你去我家时,我也给你玩具玩了呢,所以你现在也要跟我分享。”
试想,如果面对这件事的是大人,你会不会要求自己的老公把玩的正嗨的手机分享给别人,因为以前我给过你什么样的东西,不给就是不对呢?
我们根本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对不对?
面对大人我们能做到尊重,也有良好的物权意识,为什么面对孩子我们便这样无礼了呢?
尊重二字,便是这样。面对跟我们等高等重的大人,我们往往能够自然而然地去尊重,但是当我们的眼前是一个个头才到我们肚脐眼的毛头小孩,我们往往会居高临下,挥斥方遒。
我看到乐乐有着非黑即白的是非对错观念。应该分享,不应该自私的观念根深蒂固。
父母要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强大责任感让她乱了阵脚。她用她认为对的方式教育了孩子们。
可是我觉得有一点问题。
7.
父母要承托孩子,可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作为父母首先要看清真相,是否真的是必须事事分享才对,是否是因为我给过你什么,所以你也要给我才对,分享不应该是由心而发才特别珍贵吗?
很多时候,我们打着爱的旗号,给孩子或者身边的人施压,目的其实是成全我们自己的担心,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的喜好。
为人父母教育不善,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管教力度,而是因为手伸得太长,管教力度太大。打断了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的波形。
心理咨询师李雪说,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教育。
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去学会闭嘴。不评论,不掌控,尊重,有界限。
8.
泽泽两岁左右时非常怕羞,一见人就往我身后藏。我总是把他拽出来,逼着他跟别人打招呼,还经常说“这孩子就是内向,害羞。”
可我越是这样,泽泽就越怕人,似乎打招呼这件事简直变成了一件天大的事。他愈发害羞,腼腆。
后来,我的工作渐忙,也因为在学习育儿育己,不再强制孩子打招呼。有一天带他出门,他竟然主动跟路过的人叫了声爷爷。
我当时非常吃惊,第一次体会到放手的美妙。也反思到,以前,见人打招呼紧张的人其实是我,我总是担心孩子不打招呼会显得没教养,从而显得我不会管教。所以特别在意,为了自己的面子就去强迫孩子。而孩子感受到了我的在意和强迫,反而愈发退缩反感了,这是他在保护自己。
9.
乐乐是跟我很像的朋友,她在干预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有各种担心。事后,她说起来,当时很怕孩子的吵闹会惹得别人心烦,所以想赶快制止。也担心如果不去管,自己会背上不会管教的黑锅。
看,这背后,家长们上演着各种心理剧。
其实,当晚我也担心,担心自己这样不管不问,会让大家觉得我太放任孩子,没尽到职责。
可是在看了那么多书,做了那么多分享,进行了那么多反思后,我忽然咬咬舌头,闭了嘴。忽然有了力气去成全自己的想法,我忽然发现自己不怕了,从知道到做到,我竟然也能做到一点了。
虽然后来懦弱地请孩子去分给小朋友玩具,但是我阐明了自己的懦弱,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去指责孩子。
忽然想给自己点个赞,在当妈的路上狂奔四年,当晚才像是刚刚开了窍。
10.
我终于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爱他,如他所是。”
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有求必应,不求不给。”
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看见孩子。”
我倒吸一口凉气,差一点,我就出口伤了本来没错的孩子。
差一点,我就与孩子划开了一道鸿沟,拉远了跟孩子的距离。
一路走来,作为妈妈,诸多感慨。孩子其实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带着我一步步走向更光亮处。
(以下不是广告)非常感谢浩途家庭成长俱乐部的出现,感谢出现在我身边温暖的家人朋友们,更要感谢自己从没放弃过成长。
觉察正在一步步发生,当下,放下对孩子的担心,我要做的是做好自己,其他一切,如他所是。
我终于深深地明白,育儿即育己,只有父母自己成长了,内心丰盛勇敢自由了,才能养出自由成熟丰盛的孩子。
珍惜孩子说的“我不”,允许他跟我们想像的不一样,他由我们而来,却是独立的另外的人。
他虽小,却有完整的个性和与我们不同的生命轨迹。我们是家长,却不是掌控者,好好做好陪伴,支持。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