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葫芦科一年蔓生攀援植物,果实细长,浑身带刺。
黄瓜清脆爽口,适合生吃。最简单的做法,是直接用刀拍破,加上喜欢的调味品拌匀,这就是拍黄瓜!
拍黄瓜操作简单,是最常见也是最受民众欢迎的菜品。几乎所有的餐馆里都有拍黄瓜。
然而,黄瓜有刺,不是谁都能随便做。
餐馆的经营许可证有几类,最简单的是热菜,如果包含凉菜,就必须要有相关审批,而且要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就是制作凉菜专用的操作间和消毒设备。
很多客人没那么讲究,明知餐馆不能经营凉菜,却非要老板给拍个黄瓜,老板也只能照办,毕竟顾客就是上帝…
这成了餐饮界的常识。
2022年4月,黑龙江人邵佰春在重庆忠县一个餐饮经营者店里订了150份扣肉,然后以“没有生产日期”为由十倍索赔。这件事情引发全民热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劳动者认为:法律应该鼓励勤劳致富,而不应该鼓励那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者。
投机者认为:既然经营者有问题,就应该纠正。
一些人却从这件事情上看到了商机,孙某就是其中之一。他纠集了几个伙计,在各外卖平台搜索餐饮门店,专找没有凉菜经营许可的店铺下单拍黄瓜外卖。因为拍黄瓜最容易操作,又是最常见的菜品,店家通常不忍心丢失了上门的生意。等完成订单,他们立即投诉,并要求商家花钱赔偿。
很多餐饮经营者为求息事宁人,只能破财免灾。一番讨价还价,经营者大多支付了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赔偿费用。
当然,也有不肯屈服的。这伙人讨不到好处,会通过执法部门一告到底。7月里,安徽合肥多个餐厅因经营拍黄瓜,被相关部门以超范围经营为由处以5000元罚款,此事成了热点话题。
孙某等人甚至还专门研究梳理了全国不同地区门店被敲诈的难易程度。但他们在山东临沂遇到了硬茬,一些餐馆经营者在遭遇索赔后,向公安局刑侦大队报案。当地成立了专案组,通过侦查、布网,最后在青岛把该团伙6人一举抓获。
警方发现该团伙在山东、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餐馆先后点餐3000余次,敲诈成功1400余家,涉案金额高达百万元。
搞笑的是,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还辩称他们是“职业打假人”。被敲诈的门店不具备凉拌菜经营许可,他们的做法是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他们索要的钱款也是“赔偿款”以及对店家的“罚款”。
这里需要普法一下:打假的前提,是商品涉嫌造假。如果商家涉嫌超范围经营,这不属于造假,消费者也没有处罚权。
该团伙投诉目的是索要赔偿,不仅超过正常投诉范围,而且还发展成为“职业敲诈勒索”黑恶势力。
法律支持的是勤劳致富,打击的是投机取巧下套敲诈。
敲诈勒索金额巨大,而且多次犯罪,社会影响恶劣,等待这伙人的法律的严惩。律师预测,这种行为最少判决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并且没收非法所得。
挣钱需要付出劳动。
曾经有人说,人性最大的恶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如今,他们都已经进化到“放下筷子索赔”了。
吃了肉会索赔,吃个拍黄瓜也要索赔。
这里也提醒广大餐馆经营者,被抓的只是一部分,没被抓的职业打假人不计其数。如果店里没有凉菜经营许可证,千万别超范围经营。
拍黄瓜虽然简单,这钱不是人人都可以挣的,不能因小失大!
吃拍黄瓜索赔的已经被抓了,那个吃扣肉索赔的,我们等待法律公平判决!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