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5
曹操小的时候就是典型的不良少年,但后来华丽转身变为成功人士,还影响了中国的历史。他在青少年的故事中值得一提的有“曹操抢亲”,另一则是“曹操骗父”。
话说东汉桓帝末年,金秋时节的一个黄道吉日,洛阳城某处的路口上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来了一支迎亲的队伍。在队伍的后面,神不知鬼不觉的跟着两个年轻人,这两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和袁绍,他们今天要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
要做什么呢?就是抢别人家的新娘子。
曹操与袁绍从小便是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鹰养狗,跑马斗鸡。话说两人百无聊赖决定抢新娘。
入夜天黑后,曹操就跑到人家墙外大喊“有贼”,家里人出来便要抓贼,曹操一看院子里没人空了,拔出刀来跳进院子里就把新娘子给劫了,拽出新娘子后与袁绍会和趁着夜色就开始跑。
在极度紧张和路况不熟悉的情况下,再加上主人家发现他们的阴谋后就开始追他们,结果两人左跑右跑就迷路了,袁绍一个不小心失足掉进了荆棘丛中。
袁绍在荆棘丛中动弹不得,就立刻大喊“孟德救我”,曹操回头一看,袁绍掉进去出不来,可眼见追兵就要到来,怎么办好?
关键时刻曹操使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救人法子,他把新娘放下,对着追兵大喊“上这里来,贼在这里”。
袁绍此刻已经懵圈了,心想这是什么兄弟?
袁绍把心一横, 情急之下大吼“噌”的一下从荆棘丛中跳了出来。曹操见状抓起袁绍撒腿就跑,借着夜色两人终于得以脱险。
还有一则故事,说曹操从小游手好闲,他的叔叔发现后便有事没事就会对曹操的父亲曹嵩说“大哥,这孩子你要教育啊,不能放任不管,将来是要害人害己…”每次说完曹操就会被爆揍一顿,曹操心里恨极了,决定用智慧惩治叔叔。
话说一天,曹操见叔叔从对面过来了,小曹操眼一翻,啪唧就躺在了地上开始抽风。叔叔见状大急,忙问“孩子你怎么了?”曹操答“叔叔,快去叫我爹,我中风了!”
叔叔见状不敢耽误,急忙找到大哥,曹操的父亲也急了,一行人急急忙忙赶到现场,却发现曹操气定神闲,面带微笑,不慌不忙的在那里坐着。
见曹嵩来了还装傻,问到“爹,您怎么来了,什么事情如此慌张”?曹嵩说“儿子,你中风了?你没事吧?”曹操说“我没中风啊!谁说我中风了?”
曹嵩说“你叔叔说你中风了,还让我赶紧来”。
曹操又说“我没中风,是叔叔疯了,叔叔整日看我不顺眼,挑拨咱们父子关系,他这是咒我呢”!
曹嵩一想,这个叔叔太坏了,怎么咒自己亲侄子,从此,这个叔叔再向曹嵩汇报曹操的事情,曹嵩一点也不相信了。
曹操从小胆子大,机敏,诡诈…淘气出格,就像现在很多的小朋友,尤其是7-10左右的孩子,正所谓“七岁八岁没好杂碎,人嫌狗不待见”的时候,可后来他又是如何从这些不良事件中脱离出来、如何走向成功道路的呢?
有老师总结了三点:
1:对孩子要及时剪枝。一棵树是否会长得笔直是需要修剪的。对于孩子的日常行为是否及时给予批评和夸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当你及时表扬了孩子正确的行为同时也强化了他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会被放大。,相反当你批评孩子时不正确的行为时,那么这样的行为就会消失。所以,及时的做到批评与表扬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高人指点、仙人指路。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家长的认可,同时需要社会的认可。有的时候只是家长认可,可是社会不认可是不行的。所谓“好孩子”就是家长认可社会也认可;所谓“苦孩子”社会认可家长却又打又骂;所谓“坏孩子”社会也骂家长也恨;所谓“耽误孩子”社会上骂声一片家长天天捧着。那么又如何能够得到高人指点呢?通俗一点可以总结八个字“既有本事又有本钱”。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孩子,不仅要看内在,还要看外在。还拿曹操比喻,曹操内在机敏、果断、敢做敢当、胆大心细、鬼心眼儿有多,同时外在条件曹操又是读书人与宦官的结合体,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即可以导演剧本又可以演主角,必然会被当时的意见领袖乔玄看中并给予了曹操“命世之才”的评价。
3:权威专家给予积极标签。所谓专家的影响力也可以称作“贴标签”。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想,你给自己的孩子贴的是积极正向的夸奖标签还是消极的批评标签呢?所以当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要表现得多理解,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贴上不良的标签。所以不要用控诉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当父母贴标签的力量比较小,平时总是打骂惯了的,你给孩子贴标签他已经不再接受的话,做父母的可以找专家、或者孩子喜欢的老师,让他们去给孩子贴正向的积极标签,那么孩子就会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最后,还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我们要像保护孩子的眼睛一样,保护他们身上一点一滴的优点。
以上观点出自赵玉平老师的书籍《曹操的启示》,读书好、读好书,扬中华传统文化,品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