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为不如意的事太多了,这些事情放不下,在内心深处无法完结,就会带来各式各样的「精神内耗」。
这就有点像一台手机,后台运行的程序太多了,占据了太多的内存空间,使用体验就会很卡,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崩溃死机。
你看,「拿起来容易,放下很难」。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心的空间就那么大,心累就会随之而来,外在表现就是「心力交瘁的疲惫」。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由生到死的兴起衰落,「生」就是打开程序的拿起动作,「死」就是关闭程序的放下动作。整个这一套动作做完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叫「完形」。
什么是完形?就是你发出的一份动力要有出生、发展、变化乃至完结的过程。最好是将注意力放到你甘之如饴的事情上——发起动力,享受其中的发展变化,投入其中,再酣畅淋漓地使劲,把它完成。如果你的生命是这种基调,那你会活得很痛快,也就是所谓的快意恩仇。
相反,容易纠结的人,很多愿望都成了未完成事件,然后成为无效、低效的程序,占据着头脑或心灵空间,阻碍了生命力的流动。
活得比较通透的人,他们还会有这样的特点:自己不喜欢的事,尽量不做;不得不做的时候,就干脆主动去做,做完了就放下;没有意义的事,发起后也迅速放下;意义很大但自己看起来根本完不成的事,他们也能主动把它们清除。基本上,你看不到他们会严重地为难自己。当真要去追逐看起来难度很高的事时,那也是因为他们能享受其中。
这样的生命,就没有“苦差”了。
如果用这种思路来重新看待自己,你就会发现我们自己以为的不如意,很多时候是自己的心太小了,修炼不够。
把事情放下,这是一种「死亡隐喻」,清理空间就是这份隐喻的意义,这样才能新的东西才能装进来。
但头脑是自恋的,很多思绪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而且能打破时间空间,这就能让一个人活在自恋的想象中,无尽的内耗就会消耗能量。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无法进入关系维度,能量就需要在自恋维度被消耗。
头脑中的想法时不时冒出来,越是控制自己不去想,就会越冒出来,完形就无法完成,所以为了维持系统平衡,精神内耗、失眠等耗能手段就会被开启,来保证「能量完形的完成」。
所以,放下头脑的自恋,进入关系维度,在里面充分感受现实世界的回馈,在这里把能量散发出来,精神内耗、失眠等现象也就消失了。
想要万事如意,钥匙的答案,其实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