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打开一个人的朋友圈,发现里面有无数张她在世界各地旅游的照片,无数的美景,无数的美人,让人很容易审美疲劳。没错,我认识这样一个人。她脖子上喜欢挂单反,喜欢穿很漂亮的衣服,喜欢所有美貌和高级的食物。我喜欢吃路边小吃店的油泼面,她喜欢吃精致的日餐;我喜欢穿宽松的卫衣,而她喜欢穿有型的风衣。我爱逛路边夜市,她爱逛高级商场。我喜欢跑步,她喜欢瑜伽。我喜欢做乱炖,她喜欢做烘焙。没错,我们就是这么不一样。
但我一直没有把它们当成差距,认为这些只是个人的喜好问题。直到我发现,她的喜好成就了她生活的圈子。在大学,她结识了一波可以跟她一起旅行、一起跳舞、一起弹琴的人,不仅如此,她每年的生日都会收到很多很多的礼物和贺卡,贺卡上面写的都是非常爱她的话。她学习也好,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旅游多地,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她会瑜伽,茶艺,古筝,舞蹈,是不折不扣的文艺女。我知道你们肯定想这一切一定是要以金钱为支撑的吧。是的,她家住别墅,父母二人各开一辆宝马X系,是实实在在的白富美,如今还考上了美国的大学,简直是完美的人生。
我羡慕她,但我不嫉妒她,我完全可以接受有比我更优秀的人存在。她发的每一条朋友圈我都会点赞,并且会好好研究她照片的构图和创意。那一阵,我像是受了她的感染,成天都想要拍出惊艳的好照片,发朋友圈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想想也挺有趣的,一旦心里有了一个让你忍不住不去关注,并且拼命地想要模仿、想变成那样的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拥有前所未有的动力。我19岁,拥有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澎湃的热情,心气也是一天比一天高。我要获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赞美。在那个时候,pyq就像是无声的战场,文字和图片的质量决定着你的成败。直到我发现,那些好多赞的照片都是靠金钱产生的。比如你需要高级的单反镜头、够吃精致的英式下午茶的钱、飞往世界各地的美景的机票……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社会正在变得浮躁,网红风气盛行,人们的思想也正在发生变化。像拼爹、找关系、傍大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们都已经被这个社会里各种各样的人和圈子正常化了。公平的事情很少,不公平却到处都是。可怕之处在于,我们难以去改变,或者不想改变,因为人不可能孤立存在,而一点不同的思想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会很容易地被孤立、被吞噬、被扼杀。我懂得这些道理,仿佛就是一群装睡的人里最清醒的那个,却又叫不醒身旁的人。
我决定停止那些无谓的攀比,停止那些只为获得别人的赞美而做的事。我只想要自己给自己的成就感,自己给自己的掌声,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都要首先让自己满意。我有我的人生,何必为了活成别人而忘掉自己人生的活法呢?我感觉自己变得豁达了,这也许就是成长吧。
她的生日礼物都是名牌,每次发照片都让人眼前一亮。评论里都是满满的对她的喜爱之情。我想,一个人能这么招人喜欢也是很厉害。我正暗自羡慕着,Gloria突然出现把我吓了一跳。“看什么呢?” “没什么,同学过生日,我不知道送什么好” 我回答。“你跟她很熟吗?要是普通朋友就送个香水小样我觉得就挺好,丝芙兰就有很多套装……” 我点点头,可是心里却想为什么不熟我还会记得她的生日?为什么不熟还要送礼物?我很纳闷,却又很难说服自己不送。
后来才知道,社交媒体真的会让你下意识地去做一些决定。一张图片包含的信息会超出你的想象,看到她展示她的生日礼物,你会知道她的生日,照片出现在你眼前说明她想要让你看到,然后你会猜测她的目的,或者非常顺手地在评论区写下“生日快乐”的字样。这些思考几乎是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是自然而然就出来的。
而因为害怕这种暗示作用会给别人带来负担,我很少发关于自己生日的朋友圈,也很少跟别人说我的生日。可是我还是会羡慕那些每次过生日都会收到一大堆礼物和祝福的人,就像她……
久而久之,只有关系最好的三四个朋友会给我准备礼物。比如我19岁生日的时候,刚搬到一个新宿舍,正需要置办一些厨房用品,Gloria就送了我一个小砂锅,说可以煲汤用。俞芳送了我一个单肩布包,因为她知道我没有这样的包。茜茜姐送了我一盒胶卷,里面都是我和她的合影,据说可以保存10年。
我突然想明白了。
我不要什么名牌,也不要什么场面的派对,我只想要走心的祝福,还有和真心朋友一起制造的那一份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