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4年八月初八,宜都王刘义隆抵达京师建康,朝廷文武百官都赶赴新亭迎接叩拜。
徐羡之私下里问傅亮说:“宜都王可以比历史上的谁?”
傅亮说:“比晋文帝、汉景帝还要高明。”
徐羡之自己安慰自己说:“他一定会明白我们的一片忠心。”
傅亮冷冷地回答道:“未必。”
第二天,刘义隆拜谒了其父宋武帝的陵墓,回来停留在中堂,文武百官呈上皇帝的印信,刘义隆推让了几次才接受,在中堂继承了皇位,然后又乘坐皇帝专用的法驾入宫,登太极前殿,下令大赦,改年号为元嘉,文武百官一律加官二等。
初十,刘义隆拜祭皇家祖庙,下诏恢复刘义真庐陵王的封号,把他的灵柩及母亲和妻子谢妃,都迎回建康。
两天后,刘义隆下诏,命代理荆州刺史的谢晦改为实任。谢晦赴任前,去向蔡廓辞行,屏去左右侍从,问蔡廓:“你看我能够幸免吗?”
蔡廓说:“你们接受先帝临终托孤大事,以社稷的兴衰为己任,废黜昏庸无道的君主而改立英明的皇帝,从道义上讲,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可是,杀害人家的两个哥哥,却又北面称臣,则有震主之威。你又镇守长江上游重镇,这样,以古推今,你恐怕在劫难逃。”
谢晦这才开始害怕无法逃脱,等到船只离岸,谢晦回首看着石头城,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说:“今日终于得以脱险了!”
几天后,刘义隆下诏,擢升徐羡之为司徒,王弘为司空,傅亮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谢晦则加授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并下诏说:“我对于政务刑法很不熟悉,一切跟以前一样,仍请徐羡之、王弘二公主持。”
徐羡之打算任命宋文帝刘义隆的心腹到彦之为雍州刺史,文帝不许,并征召到彦之来京,负责京师守卫。
到彦之于是从襄阳南下赴京,这时,领军将军谢晦已经到达荆州,他担心到彦之不会来看自己,心中不免忐忑。到彦之一到杨口,就从陆路前往江陵探望谢晦,真挚地表达自己的诚意。
谢晦也推心置腹,缔结友情,到彦之留下自己的名马及利剑、名刀赠给谢晦,谢晦至此才完全放下心来。
刘义隆的参军孔宁子与侍中王华都有追求荣华富贵的强烈愿望,对徐羡之、傅亮等人专揽大权极为不满,于是,他们日夜在刘义隆面前,捏造罪状,陷害徐、傅二人。
正巧,谢晦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刘义隆的弟弟彭城王刘义康、堂弟新野侯刘义宾,所以,谢晦派他的妻子曹氏和长子谢世休送女儿抵达建康。
宋文帝刘义隆打算诛杀徐羡之、傅亮,并准备发兵讨伐谢晦,于是,他宣称要征讨北魏,又声称要到京口的兴宁陵祭拜祖母,整治行装,放到战舰上。
傅亮写信给谢晦说:“目前,朝廷就要动员讨伐河朔之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朝廷中的热你,对此深感忧虑和恐惧。”又写道:“朝中多数官员都劝阻皇上北伐,皇上要派遣外监万幼宗去荆州听取你的意见。”当时朝廷的举动异常,文帝的清洗计划有些泄露。
谢晦的弟弟黄门侍郎谢皭派人飞马通知谢晦这个消息,但谢晦认为不至于如此,并拿出傅亮的信给参军何承天看,说:“估计万幼宗这一二天之内就会到达,傅亮怕我招惹是非,所以先送此信。”
何承天说:“我在外面听到的,都说向西讨伐我们的计划已经确定,万幼宗怎么会有到这里来的道理。”
谢晦仍然认为是谣言虚妄不可相信,命何承天先行起草回答诏书的奏章,建议朝廷如果讨伐北魏,最后拖延到明年。
江夏内史程道惠接到一封寻阳方面送来的信,信中说:“朝廷将有大规模的非常行动,事情已经非常明确了。”
程道惠派人把信送给谢晦,谢晦动摇了,问何承天:“如果真有不测,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何承天回答:“我承蒙将军您的特殊照顾,常常想要报答您的恩惠,如今变局已到,怎么敢隐瞒呢?可以从明天起开始实施戒严,动用军法制裁,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看法,恐怕不够完善。”
谢晦惊恐地说:“你这不是要让我自杀吗!”
何承天说:“还不到这个地步,以帝王的威严和全国的力量去进攻一个州,实力大小悬殊,民心逆顺又迥异。您到国境外去保全性命是上策;其次,派心腹将领驻军义阳,将军您亲率大军与敌人在夏口决战;如果失败,可以取道义阳北上出境,投奔北魏,这是中策。”
谢晦沉吟良久才说:“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力和粮草都容易接济,不妨先来一次决战,打败了再走也不晚。”于是,命令何承天撰写檄文,又同颜邵商议出兵,颜邵喝毒药自杀而死。
谢晦竖起大旗,下令戒严,对庾登之说:“我现在要亲自东下出征,打算委屈你以三千人守卫江陵,防备刘粹。”
庾登之推辞说:“我的双亲都已年迈,身在建康,而我自己又从来没有过直属的部队,我考虑再三,不敢接受这项任命。”
谢晦又问其他将领:“战士三千人,够不够守城?”
周超说:“不仅足够守城,如有敌人从外面进攻,还可以立功。”
庾登之连忙说:“周超肯定能过胜任,我愿意将司马和南郡太守两个职务都转授给他。”
谢晦当即就在座位上任命周超为司马,兼任南义阳郡太守,庾登之改任长史,仍任南郡太守。
宋文帝刘义隆认为王侯、檀道济在开始并没有参与废弑刘义真、刘义符的阴谋,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又是自己亲近信任的心腹,所以,在开始行动之前,刘义隆秘密派人告诉王弘,并且召见檀道济,打算派檀道济去讨伐谢晦。
王华等刘义隆身边的大臣都坚决反对,刘义隆说:“檀道济当初不过是被胁迫而追随徐羡之等人行事,本不是他主动提出,而谋杀的事,更加与他没有关系,所以我决定安抚并且使用他,你们不必有其他顾虑。”于是,征召檀道济抵达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