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之前,先说一件小事。 上次雅思口语考试第三部分,考官问工作中的父母怎样兼顾对孩子的照顾?我说,现在大家都在谈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尤其是有孩子的工作人士,但平衡太难,几乎做不到,因为这是二个世界的事儿,这二个世界里有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氛围,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言外之意,不同的笑的弧度,不同的心的软度,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用心多一点,一个是用脑多一点,一个白云一样柔软,一个石头一样坚硬。自如的切换,难!(当然实际考试中我只说了前三句,后面是后来想到的)。
有的时候,我们很想实现一种平衡,就像做菜时,总想再添加一点调料,再混杂点儿什么吧,至少丰富一点;再做一点儿什么吧,至少充实一些,但后果也可能是破坏食材的原汁原味,或是损毁原有的纯粹。
回到卢梭的《爱弥儿》,我已经从婴儿,幼儿时期看到了学龄儿童部分。卢梭重点阐述了二个观点,一个是对十二岁或十五岁以前有无可能学会两种语言?一个是该不该让孩子的脑子中输入一些记忆性的内容。
卢梭认为对于童年的教育来说,语言是一种没有用处的教育。他不相信哪个孩子在十二岁或十五岁以前是真正学会二种语言的。主要是因为,语言的学习并不只是学习一些词,表达这些词的符号或声音,更重要的是,语言在改变符号的同时,也把它们所表达的观念改变了。知识是由语言形成的,而思想则带有观念的色彩。每一种语言的精神都有它独特的形式,这个差别可能是民族性格不同的一部分原因或结果。为了学会两种语言,就需要懂得比较它们的概念,然而他们现在连概念都不知道,怎么能进行比较呢?每一种东西在它们看来都有成千种不同的符号,然而每一个概念却只能有一种形式,因此他们只能学会一种语言。
当然卢梭此书写于1757年,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的观点中无论学习什么都应该从本质认识开始,理解其中的内核,了解来龙去脉,建立一个有机的学习生态系统,才有可能生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如果只是生硬的灌输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也许可以应付一下考试,但是可怕的是孩子头脑中会建立一种被动的机制,老师输入什么记忆什么,而这种机制是不可逆的,即永久的失去了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虽然是自己的话,但是是卢梭的观点)。他的原话是“如果他们没有获得真正的观念,他们就不会有真正的记忆,因为我认为仅保留一些感觉是不能叫做记忆的。正是由于孩子所学的第一个词,由于他所学的第一件事物,全是照别人的话去了解,而自己根本就不明白它的用途,所以才丧失了他的判断的能力;他也许可以在傻子面前炫耀一个很长的时期,但是他不可能弥补他这样的一个损失。
凡事各有利弊。但就在这“利”与“弊”的清单中,我仍有一个判断的原则,即这“弊”是否是可以弥补的,还是不可逆的。对于孩子天性的破坏,不可逆的。对于孩子培养的目标,卢梭并没有具体的硬性标准,他只是反复强调,要按照适合于他的天性和才能的方式过他的生活。
纵然说大自然使孩子的头脑具备了接受种种印象的可塑性,那也不是为了让你记住什么国王的名字,年代,谱系,地球仪和地方名称,或者记住那些对他这样的年纪来说既无意义,也没有一点用处的词句。把这些东西压在他身上,是必然会使他的童年过得十分忧郁和没有趣味的;所以,孩子的头脑之有可塑性,是为了让那些能够为他所理解和对他有用处的观念,这些观念关系到他的幸福和日后指导他履行天职,早已以不可磨灭的印象记在他心中,这样才能按照适合于他的天性和才能的方式过他的生活。
正如大侦探福尔摩斯(虽然是小说中的人物),他的政治学和天文学的知识几乎是零,最基本的中学知识都不具备,何以如此?他说怕占用大脑有限的空间,而珍贵的空间是留给对他来说有用的知识的。
其实孩子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的丰富他的记忆,真正的好办法是:要对他周围的事物加以选择,要十分慎重的使他持续不断地接触他能够理解的东西,而把他不应该知道的东西都藏起来,我们尽可能用这个办法使他获得各种各样有用于他青年时期的教育和他一生的行为的知识。
是的,这个办法既不能培养出什么神童,也不能使他的父母和老师得到外人的夸耀,但是,它能培养出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这样的人,小时候虽没有谁称赞,到长大后是一定会受到人人的尊敬的。
还有一点,卢梭非常重视对儿童体能方面的训练。他认为,只有在保持自身的生存所需要的体力以外还有多余的体力时,才适于将这种可以做其他用途的体力用来发展他的思考能力。所以,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智慧,就应当先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不断的锻炼他的身体,使他强壮起来,以便他既聪慧又理性,能干活,能办事,能跑,能叫,能不停的活动,能凭他的精力做人,能凭他的理性做人。
最后,我自己也需要警醒的一点:如果老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去告诉他,“来呀,去呀,休息呀,做这个,不做那个,”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是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
今日我把上述部分内容读给安然自若听,二人深以为然,说卢梭真了解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