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提问
“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学饱”“学好”,保证孩子的学习质量?
姜朝晖解答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要求,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为了更好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学饱”“学好”,学校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大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学校要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切实重视教学工作,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加强教学管理,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来,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二是科学精准设计作业。作业管理是“双减”政策的重要一个环节,学生学业负担重,主要在于以往作业布置过多,重复性、机械式的作业多,个性化、差异化、弹性化的作业相对要少。学校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掌握好所学知识;同时要针对每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业基础,鼓励教师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做到因材施教、及时反馈。
三是做好课后指导服务。课后服务是“双减”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通过教师进班指导、开设兴趣班或组建社团活动等形式,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巩固好学业基础知识,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提供更多精准化的知识拓展和思维训练。
河南省教育厅提问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学习成长?
姜朝晖解答
家校共育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应有之义,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理应成为学校教师的支持者和助力者。“双减”政策后,家长要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优势,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一是加强良好家风熏陶。良好的家风和成长环境,对孩子品德的养成、人格的健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形成优良的家庭文化,特别是在日常言行中做好表率。
二是加强生活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的成长,首要是养成必备的生活技能教育。家庭在孩子劳动教育观念的培育、日常衣食住行等技能方面的教育,都有独到的优势。家长要帮助培养孩子从小形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要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是加强体育、美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熟练掌握某一项运动技能;同时,要帮助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学会一门艺术特长。此外,家长要重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通过陪伴孩子户外运动等形式,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亲子交流,推动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河南省教育厅提问
双减”政策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多新的挑战,一些教师感觉教学任务更重、教学难度加大,那么教师应如何同步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质量?教师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
姜朝晖解答
教师是“双减”政策的主要落实者和执行者,客观上来看,对教师工作存在一些新的挑战。以往学校教学成效的巩固,既有课后通过大量作业来巩固,也有培训机构的间接“助力”。现在这两方面大幅减掉之后,主要是要向课堂要成效,向学校要质量。对教师来说,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因此,教师要努力潜心教学,静心育人,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来。
一是在明确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教师要深入学习掌握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落实好教材内容知识点学习的基本要求;同时要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上进行有效引导,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在优化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双减”政策,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之外,教师要更加关注学情,对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都要了然于心,通过分层教学等方式,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习,帮助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三是在及时巩固知识上下功夫。对于教材内容的基础知识和教学重点,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消化的,就尽量指导帮助学生消化;对于教学难点知识,也要通过课堂或课后服务时间,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难度在加大,工作时间在延长,由此相应地在教师合法权益上建议加大保障力度。教育部门要切实提升和改善教师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特别是要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确保“双减”政策更加有效地落实落地。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