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
在现实生活中,当有人与你意见不合,价值观完全相异,彼此很难相互沟通时,这时你可能会想,“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并会刻意与之保持距离以求相安无事。
对于外界不喜欢的人事我们还能够避而远之,但若是内在有自己不喜欢的地方,那就不是想避就能避得掉的。
例如工作上未达到领导要求而被指责,这时我们可能会想,“领导这样指责我,会不会因此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为什么别人不会被这样指责,是不是我哪里让领导觉得不够好?领导真是太不公平,为何只针对我?”。
领导的责骂,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这是相当痛苦的感受,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再度经历这些痛苦,人们会采取更多地措施来保护自己,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未曾意识到的时候对我们造成控制。
为什么我们的思想会对自己产生控制?这是因为“认知融合”所导致的结果。
在前次《跳出头脑,融入生活》阅读笔记中曾介绍过“接纳承诺疗法(ACT)”中关于接纳的部分,这次继续说明关于认知融合及认知解离的观点。
“认知融合是指没有注意到联系发生于相联系的事物之上的过程,因而产生了让思想来主宰行为规范的倾向。要是说得不那么抽象的话,认知融合意味着在对待自己的思维时,将其看成其话语表达的事物。”
我们会去猜测、联想他人的行为对自己构成的伤害,产生认知偏差,这些感受又会让我们对其产生批评,进而逃避采取有利的行动以避免痛苦的纠缠,这不但不利于我们欲达成的目标,且会令我们产生相当大的内耗。
这些想法,是内心痛苦的来源。它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将人困住,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处理这些痛苦的感受,这会让我们无法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接下来书中提到,
“现在有其他的选择:你可以学着审视自己的思维,而不是从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这被称为认知解离技巧,是ACT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方法可以让你认清由自己的思维构建的世界和思维本身是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两件事之间的区别。”
书中有许多关于正念及认知解离相关技巧,例如吃葡萄干、喝茶及水流树叶等,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阅读本书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