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以为世界是一场为我一个人上演的戏,我不到场,那么世界就不存在了,我眼中看到的就是全世界。
其实这正是漫画运作的原理,我们通过感官体验将世界理解为一个整体,可世界太大,我们太过渺小,一滴水的胸怀怎能容纳整个海洋,我们的感官只能展现世界的小小部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仅仅是一种信念作用。这种将观察到一部分理解为整体的现象叫做知觉的封闭性。读漫画,我们就进入漫画为我们创造的小小世界里。
那么为什么我们一进入漫画就如同进入忘我境界呢?为什么只是坐着几分钟就好像在另一个世界过了那么久?那几张薄薄的纸,几根随意的线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所理解的原因有二:
一,真实感。看似简单的线条其实并不简单,漫画将图像抽象化卡通画时,其实并没有去掉很多细节,而是更加关注某些细节,通过抽丝剥茧的方法把图像的根本内涵表现出来。比如上图,难道不是形象栩栩如生,内涵一目了然么?有意识的简化在任何媒体形式中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卡通不仅是一种绘画手段也是一种观看角度,形象越是简单,越是容易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作者想让我们关注的地方。
第二,代入感。
比如这两个人,哪个画的更逼真不用说,可哪个更像我们自己呢?那些天马行空的情节套在谁身上更合适呢?
当看肖像画时,我们再看一张别人的脸,可是进入到卡通世界,我们看到的是自己。卡通会把我们的身份和自我认知吸收进去。漫画里的人是死的,是我们把自己的认知放入漫画时借给了它生命。
我们对生活的一切体验都可以划分为观念领域和感官领域。我们的身份是观念的世界,它只是一种概念。除此之外一切都能被看到听到,被感官感觉到,是我们之外的世界。我们逐渐进入超越我们自身的领域,通过感官感知到自己的身体,还有周围的世界。一旦我们发现现实世界的物体也可以穿越并有了自己的身份,或是作为我们的延伸,就开始点亮我们借给它们的 生命。通过物质世界重新赋予概念化的外貌,卡通把自己定位在观念的世界里。漫画家可以通过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外部的世界,通过卡通来描绘内部的世界。当整个故事都通过卡通画的时候,这个故事的世界就有生命了。无生命的东西可以看上去有自己的身份,所以即使说话也不会突兀,但要对物体赋予意义就必须简化外形。如果想展现物质世界的复杂和美,则需要现实主义手法。无论是哪种媒介,观众能否有参与感取决于观众对故事人物身份认同的程度。卡通风格生来就具有这种特点这就是能占领大众文化高地的原因。
正文结束,以上都是我对书的理解还有书里的原话,图片是为了方便理解自己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