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认知中,称得上写作大概是从大学开始。之前的几年,写的最多的是日记,把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记录下来,比较少理性分析,更多的是情绪的表达。
写日记是从小学便有的习惯,那时只是老师的任务,一两句话便能敷衍过去。从初中开始,一方面是因为想法类似的人比较少,另一方面是想要保留自己的小空间,逐渐地写日记就成了习惯。在人们向外诉说的过程中可能还要考虑对方是否可靠,或者自己措辞是否合理,但在与自己的对话中就不需要有太多顾虑。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没有兴趣听你说生活中的每一件琐事,讨论油盐酱醋的稀缺,因为他也有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来就觉得日记是个好东西,既保密还保时,多久之后都能翻来看。高中三年,密集的学习压力轰炸之下我的日记本也是多了许多。有些负面能量只要写完就觉得它能飘散了,无需再多计较,而那些美好的情感与记忆也可保存下来。
进入大学,闲暇时间变多,我开始尝试写感悟类随笔,大二那一年突发奇想希望能去投稿,开始时像无头苍蝇一般哪里都敢试,结果全部石沉大海,一度觉得很失落。直到大一时期的语文老师提醒我校报这个平台,我便开始了复苏之旅。编辑部的学姐找到我,说很喜欢我写作的类型,虽然词藻不华丽,可是让人看了很舒服(大概我们是观念有点相似的人,所以有共鸣之处吧),希望我能加入她们部门,互相学习。说实在的,当时很惊讶也很欢喜。自此我便开始向校报投稿。仍然记得拿到第一次稿费的那一天,我打电话给了家人,他们也很开心。
其实我曾想过以后是否就可以把它发展成工作了呢?但是经过推敲,我发现以我现在所掌握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把喜欢的事与工作相挂钩虽然听起来很美妙,实际却是件很需要勇气的事,许多人会因此而失去原本的热爱。少些外界压力,热爱也许更长久。这样一想,似乎是否该把它作为工作奋斗目标已没有那么重要,终生学习已成为潮流,无论职业还是业余,从喜欢的事中有所获必然是好的。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这繁杂世界中自己独有的一片净土,包容所有别人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何尝不是人生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