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大师——游击者彭越(7)陈豨叛乱

白登之围后的公元前 200 年,刘邦将戚夫人之子如意封为代王。因如意年幼,无法履职,刘邦便任命陈豨以代国相国的身份统帅代军。但凡长期在外手握兵权的将领,向来都是刘邦猜忌的对象。

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刘邦下令调查陈豨宾客违法之事。没想到这一举动竟打草惊蛇,令陈豨惶恐不安。公元前 197 年七月,太上皇离世,刘邦召陈豨进京吊丧,陈豨却称病推脱,不肯奉召。同年九月,在韩王信的极力煽动下,陈豨正式起兵谋反,自立为代王。

此时,淮阴侯韩信已被刘邦软禁于长安城。刘邦决定御驾亲征。一路向北,抵达邯郸时,刘邦愈发觉得陈豨势力不容小觑,白登之围的惨痛经历不禁又浮现眼前。这时,刘邦想起了定陶的梁王彭越,彭越善战,且封地距离邯郸较近,若能让彭越与陈豨相互攻伐、彼此消耗,无论最终谁胜谁负,自己都能坐收渔翁之利。

计议已定,刘邦即刻派出使者,命令彭越迅速率军赶赴邯郸。从本质上讲,打仗是为了建功立业,军人的理想多是封侯,因为封侯便能获得食邑,还能将这份荣耀传承给后人,从而成为帝国的既得利益者。毕竟,没有人天生就热衷于战争,以战争为乐。

彭越此时已然封王,爵位已至顶点,实在没有动力再去拼死作战。于是,他选择了消极应对,如同韩信那般,称病不出。他借口身体抱恙,无法出征,仅仅派遣手下将领前往邯郸敷衍了事。

虽说刘邦常被人诟病带有流氓习性,但他绝非愚笨之人。即便与彭越相隔千里,他也能洞悉彭越的心思。刘邦极为恼怒,再次派使者前去斥责彭越。俗话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皇帝一旦动怒,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彭越心中有些惧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

就在这时,部将扈辄劝阻道:“您起初抗命不去,如今受到责备才要去,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到底有没有病?您千万不能去,去了必定有去无回,倒不如趁机发兵反叛!”然而,历经半生征战的彭越,实在是渴望享受安稳日子了。他既不敢反叛,又不敢前往邯郸,只能继续装病拖延。

另一边,陈豨亲率一万多精兵在邯郸城外徘徊,企图寻机活捉刘邦。同时,他派部下王黄率领一千多骑兵驻扎在曲逆,截断邯郸城的粮道;又派部将张春渡过黄河进攻聊城。刘邦麾下猛将周勃从太原出兵,一路势如破竹,不久便攻克边陲重镇马邑,一举端掉了陈豨的后方。曹参从齐国出发,将欲渡黄河攻打聊城的张春部队一举全歼。刘邦的发小,燕王卢绾率军从燕国出发,从东北方向对陈豨形成合围之势。刘邦也从邯郸城出兵,成功攻下东垣,同时悬赏重金捉拿王黄。没过多久,王黄就被部下捆绑着送到刘邦面前。

周勃军团再度在灵丘与陈豨交战,将陈豨打得大败,俘获陈豨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平定代郡九县。樊哙军团在横谷(今河北省蔚县西北)击败陈豨勾结的匈奴骑兵部队,斩杀将军赵既,俘虏代国丞相冯梁、郡守孙奋、大将王黄(被将军刘泽擒获)、将军及太仆解福等十人,与诸位将领共同平定代地乡邑七十三个。最终,陈豨在这场平叛中被彻底剿灭。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看彭越这边,他毕竟武将出身,还是有些脾气的,只不过这脾气没撒在刘邦身上,而是对准了自己人。他对自己的太仆极为恼火,打算将其处死。谁料,太仆竟逃脱了,一路跑到长安。为了保住性命,他不惜出卖主人,向刘邦控告彭越与部将扈辄谋反。

这件事深刻地警示各位领导,务必要秉持 “幸福者退让原则”,尤其是对于秘书、司机这类身处关键岗位的人员,他们或许对领导的升迁助力有限,但一旦关系破裂,牵扯极大,极有可能让领导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收到这般实名举报,刘邦总是喜闻乐见的。至于举报内容是否属实,此刻已无关紧要,反正他正好有理由展开调查,借此名正言顺地瓦解对方的势力。刘邦当即秘密派人前去捉拿彭越。彭越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毫无察觉,被使者轻松擒获,随后押送至洛阳。经有关部门的严格审理,彭越被认定谋反罪名成立。等待被最后的宣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