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关描写“惊蛰”节气的诗词众多,以下是十首著名的诗词:
一、《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读解:韦应物的《观田家》以惊蛰为背景,描绘了田家春耕的繁忙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顺应自然、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二、《山房》(宋)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莫谓春无伴,幽斋手自栽。
读解:陈允平的《山房》描绘了惊蛰时节山间房舍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雷唤醒大地、细雨滋润万物的生动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三、《有怀正仲还雁峰诗》(宋)舒岳祥
今年惊蛰后,细听春禽语。
高柳乱无依,低飞故相苦。
为风舞长条,似与行人御。
我家水乐国,栋宇森组纴。
归飞濯羽翰,载弄华藻玉。
两雄鸣索雌,声乱春风暮。
一鸟鸣啾啾,鸣罢复飞去。
何当遇知己,击节歌此曲。
读解:舒岳祥的《有怀正仲还雁峰诗》表达了对友人正仲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惊蛰后的春鸟鸣叫,勾起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借助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四、《拟古·其三》(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读解:陶渊明的《拟古·其三》以惊蛰为背景,描绘了万物苏醒、生机盎然的春天画面。诗人通过对比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朴素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五、《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借问何时去,高秋清霜初。
读解:贾岛的《义雀行和朱评事》以惊蛰时节的雀鸟为题材,通过描绘雀鸟筑巢的情景,传达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诗人通过对比雀鸟的勤劳与人类的冷漠,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六、《闻蛙》(宋)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读解:赵蕃的《闻蛙》以惊蛰后的蛙声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喜爱。诗人通过描绘蛙声与风月相伴的情景,展现了对自然的独特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七、《忆秦娥·秦楼月》(宋)范成大
楼阴缺。兰干影卧东厢月。
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_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情何限。处处消魂,行人远。
春天谩与天公借。年年。燕回欲语,花样笺红褪。
系雁无凭,啼鹃有恨,谁信诗成肠断句。
试看。青青门外杨柳,锁烟深雾。
前欢后梦浑无据。蚁垤蜂衙,也费人曹虑。
大槐宫里宁非誉。回首西湖始有荷露。
但弱无依。要多日藕、哪时莲藕。
读解:范成大的《忆秦娥·秦楼月》以惊蛰为背景,通过描绘春雷隐隐、绿杨风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词中的“初惊蛰”突显了节气的转换,也寄托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
八、《西江月·春雷》(清)陆求可
春雷一声初动,惊蛰已过重阳。
轻雷隐隐雨茫茫,春到园林花放。
绿杨风急燕子忙,又是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读解:陆求可的《西江月·春雷》以惊蛰时的春雷为题材,通过描绘春雨滋润大地、桃花香满山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词中的“初春雨脚穿江”等句描绘了雨水滋润大地的画面,传递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九、《咏二四气诗·惊蛰二月节》(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读解:元稹的《咏二四气诗·惊蛰二月节》以惊蛰为题,通过描绘桃花盛开和老鹰化鸠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慨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了对农耕文化的赞美。
十、《田家》(宋)陆游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读解:陆游的《田家》以惊蛰为背景,描绘了农村春耕的繁忙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农民们忙着耕种田地、黄雀自由飞翔等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以上只是部分描写惊蛰的诗词,还有很多其他优美的作品。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惊蛰时节的美景和气候变化,还抒发了诗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