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时间跨度,我将第二章读完了,先说一下整体的感受,就是一个人的想象力竟可以达到如此境界,可以说利用好了大脑,就是在高效学习上完成了最困难的一关。
--第二部分 整体性学习技术--
作者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一些他在实际运用的一些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的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难度,它们分别是获取知识、联系观点、随意信息的处理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1.获取知识
首先的方法是快速阅读,它又分为几个小方法。
1)指读法:通过手指划过文字控制阅读速度。
2)练习阅读法:训练自己尽可能快地理解所读内容。
3)积极阅读法:深入理解材料。
另一个方法叫做笔记流。
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写出主要观点并和其他观点进行联系。用画箭头的方式将最关键的信息进行连接,帮助理解。
最后就是反复练习直到熟练。
2.联系观点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将知识分类,分成困难信息与关键信息。
1)比喻:将不熟悉个概念转化成熟悉的概念。寻找经验中类似的东西并进行对比与区分。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关注自己的第一个念头并且不断优化。
2)内在化:动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理解。这是作者自创的一个方法。
具体做法是明确概念,将概念图像化,让图像动起来,慢慢加入其他感官与感情,重复和优化。
3)图表法:将信息压缩在一幅图画里。
它包括流程图(步骤、系统)、概念图(联系不紧密)、图像(涂鸦代替文字)。分别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进行应用。
3.随意信息的处理
这是介于机械记忆与整体性学习之间的一种方法。
1)联想法:将一系列观点串在一起。自己去创造一种符号分别进行代替并记忆。
2)挂钩法:将数字赋予含义,在含义之间进行联系。
3)信息压缩技术:将大量信息压缩到几张纸内,重点一目了然。
信息压缩技术分为记忆术(缩写的字母分别代表不同含义,RED)、图像联系(一张图联系几个信息)、笔记压缩法(在几页纸内写出大量信息并联系)
4.实际应用
而关于上述方法的实际应用,我们应该注意的就是:
1)灵活变通,自己去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给大脑一种刺激,甚至越离奇的方法效果越好。
2)纠错: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反思,将练习进行分散而不是集中去做。
3)以项目为中心:1-3个月集中突破一项技能并完成一个任务。过程中不断记录自己的进步。
4)在理解概念时尽量把自己当作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去解释清楚。
5)不是所有方法都要用,直击上我们会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且主动关注那个环节就好了。
--思考--
将作者的思路整理下来,我主要发现了几个共同点。
首先,要明确概念,你要去学习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去学习它,为什么它是重要的。只有在最初就明确了概念才会让自己有一个总体的目标,根据重点去围绕它进行展开。
其次,要罗列出重要的知识点并且进行联系。知识点很多,如果你只是零散的记忆,那么就会每次从头开始面对一个概念,而相互的联系会帮助我们在每次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站在整体的基础上,它们之间形成的网络会自然而然的帮助我们进行整体的思考,统一的记忆。你对一个的理解自然会加深你对另一个的理解。
最后,就是要动用想象力,人大脑的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在脑中构思任意一种很无厘头的想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波澜的状态,大脑就会疲劳地运作。这个时候,我们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想法将不同的联系进行记忆,大脑才会有兴奋感,并且在脑中形成更为长期的记忆。
聪明人总是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因为那是智慧的来源。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更加高效,就静下心来思考吧,创造一种方法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行动--
1.主动对知识进行联系。
2.发挥创造力进行记忆。
3.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