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苏康。
当我们在工作中做好一个完备的计划书,内心一定是充满信心的。
但是当我们开始执行时,却发现这里一个坑,那里一个坑,事情难以推进。
于是对于完成任务的信心直线下降。
尤其是像刚在公司当上管理者的你时,最开始在安排其他同事工作时,总是觉得万事俱备,但发现他们的交付不如预期时,才觉得信心下降。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说到: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兼顾效率与质量,让做事过程更加顺畅。
那么怎样保证做事的质量呢?
有效的办法是:提升做事时的专注力。
只有保持专注,心无旁骛,你才能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能够产生有创新的点子和更优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专注状态下的产出质量肯定比你处于浮躁状态时要好得多。
而想要提升效率,让事情高效推进,则离不开自身充沛的精力。
充沛精力的保持,靠的不止是体能,还有积极正面的情绪、良好的心态等。
很多时候事情止步不前,难以推动,不是因为事情真的有那么难,而是我们的身体与精神产生了倦怠。
因此良好的精力管理能够提升做事效率。
01
今天的文章,我们将从专注力入手,希望能够提高你对干扰的察觉,并能学习有效的保护专注力的方法,从而让你提升执行中工作的质量。
那么你觉得,当我们能够做到降低干扰且合理分配办事精力,就能保证事情的成功了吗?
其实不能保证事情成功,而只是提高事情成功的概率。
做好过程控制,不能说100%保证成功,但能够提高成功率,让我们更有控制感。
因为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情会对成功概率产生影响。
大多时候,我们容易因为纷杂的事务,导致自己偏离航线。
比如在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时,就开始插手别人的事情,精力分散,自顾不暇。
那我们是不是只要自扫门前雪就够了呢?
当然不是,个人的能力与眼界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交流协作,互相帮助才能让事情做到更好。
自己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分清主次。
管好自己之后,在能力范围内,适当给他人支持。
比如前端服务人员,他的责任就是及时回复客户问题,为客户提供指引。
但在工作过程中,这名员工发现产品可能需要改进,才能得到更多用户的喜爱,从而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
这时他就需要确保做好客户服务的同时,通过适当时机向产品提出自己的建议。
因此只有自己的事情先做好,影响力才能提升,才能让更多人听取意见。
这就是执行中非常重要的边界感。
即便你知道边界感,但现实中充满了各种干扰,如果专注工作时被干扰怎么处理?
02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明明已经有了时间意识,也规划好了时间,却经常因为他人的干扰而被打断。
更要命的是,这些他人的干扰又都是那么理所当然,让你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工作中干扰分成两类:他发干扰和自发干扰。
曾经的我,也常常在工作中被干扰、被打断。
久而久之,我发现,可怕的并不是自己被干扰,而是我甚至没有意识到那么打断我的事情是一种干扰。
只有当我们对干扰有所意识,才能有效降低干扰对工作的影响。
比如做事时,身边同事讨论声音过大、突发会议、上级领导找你谈话、家人找你聊天等等,这些都是他发干扰。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没有必要因为被打断而焦躁生气,这些不良情绪反倒会拖慢你的工作进程,让你的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
我们没法改变他人,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
因此我们要学习方法和借助工具,隔绝或降低某些他发干扰。
他人产生的噪音和嘈杂的环境声,会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工作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降噪耳机或耳塞降低干扰。
为避免戴上耳机带来的不便,可以在桌面上留下纸条:有急事可以拍下我。
这样既不会拒人千里之外,也可以让那些因为非紧急事务找你的人多思量下,增加他们打断你的阻力。
对于找自己聊天的家人朋友,甚至一些不紧急的工作消息。
我们应该避免马上回复,利用一些零碎时间集中回复就好。
或者提前告诉他们,工作时间,不是重要的事情暂时不要发消息,避免引起误会。
03
有时候,有些他发干扰无法避免,比如临时会议、对接工作、人事管理等。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又或是你的工作就需要对接很多人,那你就会不可避免地被他人打断。
如果你这是类角色怎么办呢?
一是时间分割法。
特别适用于在工作中身兼多职、尤其是初任管理者的人。
对于一些生产任务比较重又需要带团队的人来说,利用时间分割法能够较好的保证产出质量。
在使用分割法,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你不一定是一名管理者,但你的工作性质就是琐碎且容易被打断。
这时,你要如何兼顾琐事的同时,保证自己的生产质量呢?
我们可以使用第二个方法:断点记录法。
就是工作的切换点。
它能让你降低干扰对你的影响,快速找到工作状态。
比如你工作时,有人因为重要事情找你,就可以使用便签记录下断点时间和状态以及接下来要完成的事情。
对于简单的他发干扰,我们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但对于复杂的他发干扰,我们就要使用时间分割和断点记录来降低干扰。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因为自发干扰让自己工作陷入困境。
那么如何应对自发干扰呢?
04
先来看看什么是自发干扰?
比如面对一件事,明明还没开始,内心就有诸多怀疑和否定。
比如你明明事情才做了十分钟,却想玩手机,休息一下。
这种情况是由于自己缺乏专注力引发的干扰,称为:自发干扰。
做甲事想乙事,会让内心浮躁,无法聚焦到任务中来。
能够减少自发干扰,提升自我专注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为自己创造心流时刻。
心流是什么?有哪些特征呢?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增加进入心流状态的几率。
进入心流体验的第一条件,就是目标明确。
这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明确目标的方法,而这次我们需要知道一个技巧-可视化目标法。
将理想目标放置在眼前,提醒自己开始。
进入心流体验的第二个条件:获取实时反馈。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有条件,应该主动去获取他人的反馈。
但是现实情况下,我们很难得到他人的即时反馈。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程序员的方法-小黄鸭调试法。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桌子上摆放一个小黄鸭或者其他喜欢的玩偶。
在工作出现卡顿或心中疑惑时,尝试把你的问题耐心讲给面前的小黄鸭听。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反馈。
05
如果你开始觉得自己在做重复性工作,你应该在基础上进行提升工作难度。
如果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害怕,说明挑战很大,而你的技能已经到了原有水平的边界,你需要突破它才能再次进入心流状态。
利用各种方式提升技能,克服焦虑,能力提升后,才能应对更难的挑战,这也是工作中进入新境界的过程。
因此,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到无聊,就提升挑战;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就提升技能。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启发,不妨关注公众号「苏康的成长观」,及时查看更多干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