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读书困难户,不信吧!事实就是如此,文字密集挑战我的耐性。
原因嘛,不好说。也许是学生时代语文弱科,对语文的学习目的,我很迷糊。对文字的感觉,我觉得大白话才是好的。
学涯,就读过一本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学生党,这意味着一本杂书了。但却是我第一本读下来的书。
毕业以后,参加读书会,终于慢慢读得动书籍。实际上,每次读完一本书依然是我老大难的一件事。
~~~~~~~~~~
为什么又各种泡书店呢?
其一,因为工作。我的这份工作,是比较独特的。行业内,有几个品牌也有创新尝试,成立了服务类型的部门。在我看来,这几家大多还是走入了营销模式,成为了一些老客户内心想要抵触的存在。
公司成立服务渠道时,我才刚入司。见证着从零开始,秉承服务老客户、帮助老客户用好这份风险应对工具的理念,逐步发展。培训如何做好服务、监管队伍服务、向市场要服务评价等等工作模块,都在推动着服务品质提升,朝着打造着服务标杆的目标在行动。
起心动念,关乎服务,关注品质。
大量的数据,大量的信息整理,非常耗费时间精力。一份小小的保障分析背后,是制作者耗时耗力的心血。谈不上心酸,不至于的。论起来,也是蛮辛苦的。
安静的环境,我的工作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在书店可以专注,不受打扰。中场疲累,还可以拎一本书回来阅读,适当休息休息。泡书店,是我很重要的工作场所了。
其二,是因为育儿。教育孩子,光凭一张嘴,苍白乏力,还得是言传身教,外加扩增认知通道。
作家长的,都知道读书好,应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从娃娃抓起。我也知道呀,所以买书,亲朋好友送的书,一摞摞的。
而孩子呢,偶尔也会翻开看看,仅此而已。玩具多好玩呀,跑跑闹闹多有意思哈,这种刺激的吸引力还是大于读书。
前几年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阶段,他们跟着我泡书店,泡出来他们的阅读兴趣了。真是意外之喜呀,我工作,他们读书。
大量的书籍,自由取阅,非常称他们的意。泡书店的意愿,更强了,孩子们常常主动要求到书店去。
经有经验的朋友提醒,我听劝得不去限制他们阅读的范围,也不会考问他们的收获。一直以开放的方式,鼓励支持他们读书。
有过不顺利吗?自然是有的。他们都经历过起初待不下去的过程,觉得没意思,喜欢的几本书看完以后,找不到有意思的书,觉得无聊,央求着回家。
我的回应均是走不了,工作没忙完,不能半途而废。反过来央求他们配合,终是推着他们走到了爱上阅读的习惯。
有没有干预呢?前期没有,近期开始了引导。在他们还没有真正爱上阅读时,我是不干预的,始终是支持他们自由选书和阅读。也并没有施压,不过问记住了多少。
我做的也只是关心,喜欢不喜欢某本书,哪里那么喜欢。常去关注下他们的喜好,孩子们觉得跟大人能交流,能得到大人的回应,也是积极分享的。
今年的寒假,开始了一些引导。偶尔会设定个写作的主题,让他们思考并输出文字。也会告知他们可以考虑选选学校推荐的书籍,在校提及的时候,他们是读过了、有印象的。
依然不会强迫什么,都是引导、建议和鼓励。
~~~~~~~~~~
这番作为,并不能保证一定让子女成材,能帮助的是让他们博学广闻。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榜样的力量。读书这块,我这个榜样不是那么显眼,而他们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