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小鱼
文末有思维导图,建议收藏。
看看下面这个场景,你是否很熟悉:
儿子撅着嘴,坐在沙发上发呆,这时你走了过去。
“宝贝儿,你怎么啦?跟妈妈说说。”
“可是,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一定会觉得我很傻。”
“不会的,告诉我吧。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妈妈就是想让你开心,可你为什么不高兴呢?”
“那好,说实话,我不想上学了。”
“什么?”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你不想上学了?为了让你上学,我们做了那么大的牺牲!接受教育是为你的将来打基础,如果你像你姐姐那样用功的话,成绩一定会好起来,那样你就喜欢上学了。我们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一定要安心学习,你有这个能力,可就是不愿意用功。要努力,要积极向上才行啊!”
沉默。
“说吧,跟我说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总是喜欢这样匆匆忙忙地下结论,以善意的建议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去诊断,深入了解一下问题的症结。
如果要让我用一句话总结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今天小鱼就和你聊聊“知彼解己”这件事。
一、什么是“知彼解己”?
所谓知彼解己,字面意思是知道对方,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指的是: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行为方式,旨在强调先理解别人。在问题出现之前,在评估和判断之前,在你表达个人观点之前,先理解别人,这是有效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最有用的习惯。
二、为什么说“知彼解己”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原因很简单,因为知彼解己是储蓄情感账户的重要环节。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换句话说,情感账户就是人际关系的本质。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信、仁慈与信用。想了解“情感账户”更多信息,可直接点击张小敬何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相助和青睐?懂得这点,你也可以查阅,因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做到先理解对方,那么这本身就是巨额的感情投资,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心理空气”(指产生的效果之于对方就像需要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极具治疗作用。
要知道,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你的理解等于是给了对方“心理空气”,满足了对方这个基本需求后,你就可以着重于施加影响力和解决问题了。
这种对”心理空气”的需求,对我们生活中每一个领域的交流都有影响。
你给了那个人“心理空气”,从而在情感账户上存了一大笔钱,就这一点来说人为因素比技术因素更重要。
因此,如果你想养成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习惯,就要注意储存情感账户,而做到“知彼解己”可以快速帮你充值。
三、日常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知彼解己”?
首先你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关于一个人的人格是什么样,不是第一次见面就看出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才能了解。而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人格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
但是,如果在交往的时候能够做到移情聆听,那么这对于投资情感账户将事半功倍,同时也会让别人对你的人格加以肯定。所以这里小鱼将着重介绍一下“移情聆听”这个沟通细节。
01 移情聆听的定义。
所谓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移情不是同情。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
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换句话说,即使对方的处境你感同身受,但并不代表你完全同意对方接下来的行为。
02 移情聆听需注意的细节。
①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
②以原则为中心,从而平和而有力地面对坚实内心之外的脆弱。因为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
③切记:先诊断,后开方。好比律师在办案前一定搜集所有的资料,判断案情再上法庭。称职的律师甚至事先模拟对方律师可能采取的策略。产品设计前必先进行市场调查;工程师设计桥梁,一定预估桥身所需承受的压力;老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03 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
正确的沟通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语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这四个阶段的沟通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达。再以前面的例子说明。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潜台词: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儿子听后感受:对,这正是我的感觉。)
子:“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父:“你觉得读书对你没有用。”(儿子听后感受:想想看,我是那么说的吗?)
子:“对,学校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乔伊,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父:“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
子:“嗯,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
父:“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
子:“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
父:“教育很重要。”
子:“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吧?”
父:“你不想让你妈知道?”
子:“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今天学校进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儿子终于吐露真言,原来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此时才是父亲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的时刻。不过在开导过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谈间所传达的信息。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情绪性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聆听。
父:“我有个构想,也许你可以上补习班加强阅读能力。”
子:“我已经打听过了,可是每星期要耗掉好几个晚上!”
父亲意识到这是情绪性反应,又恢复移情聆听。
父:“补习的代价太高了。”
子:“而且我答应同学,晚上另有节目。”
父:“你不想食言。”
子:“不过补习如果真的有效,我可以想办法跟同学改时间。”
父:“你其实很想多下点功夫,又担心补习没用。”
子:“你觉得会有效吗?”
孩子又恢复了理性,父亲则再次扮演导师的角色。
04 表达也要讲技巧。
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有义务让自己被人了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彼解己。而想要被人了解,就要学会表达自己。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①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
②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
③理性。指的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顺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多数人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服别人,却从来没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当你清晰、具体地表达想法,最为重要的是,在理解别人思路和担忧的前提下表达,那么可信度会大大增加。
总结:人际交往的本质是情感账户,知彼解己是储存情感账户的关键环节,而做到移情聆听则事半功倍。当我们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和第三条道路的大门。
参考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