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重症肌无力加重居然这么简单?很多人却每天都在‘踩雷’

最近老有朋友问我:“明明按时吃药、定期复查,肌无力症状咋还反反复复的?”今天咱就来唠唠这回事。

其实啊,重症肌无力这病,和“气”“湿”有关系。

脾是后天的根本,管着肌肉四肢呢。脾胃虚的人,就像手机电池老化了,电量总不够。

肌肉得不到气血滋养,就软塌塌的。而且脾虚还会生湿,湿气黏糊糊的,好比给肌肉包了层湿布,越动越累,越累就越虚。

可光补脾不行啊,气虚下陷才是关键!正常情况下,气血得像泉水一样往上涌,滋养头面。

但气虚的人,气血半道就“没劲”了,就会出现眼皮耷拉、吞咽困难、说话没力气这些症状,这就是身体在喊撑不住啦!

要是只对着症状治,就好比给漏水的桶接水,永远接不满。

关键就是得补气,把身体的“漏洞”堵上,再让经络通畅,气血能正常跑。

有些日常行为,其实在悄悄耗你的气。

雷区一:早上起来喝一杯冰水。

说什么早起喝凉白开排毒,对肌无力患者来说,这就是在伤害自己。

脾胃喜欢温暖的,冰水一下肚,脾胃的阳气就被冻住了,干活都不行了。

时间一长,湿气多了,肌肉更没力气。

正确的做法是,喝温蜂蜜水或者姜枣茶,让脾胃阳气动起来。

雷区二:熬夜追剧玩手机。

子时(23点 - 1点)胆经工作,丑时(1点 - 3点)肝经工作,这时候不睡觉,肝胆得不到休息,功能就乱了,气血也没法生成,肌肉就像没电的电池。

记住,22:30之前必须躺下,睡前泡泡脚,揉揉涌泉穴,能帮助睡觉。

雷区三:过度运动挑战极限。

“生命在于运动”没错,但肌无力患者运动得适度,有点汗就行。出大汗会伤津液,津液少了气血就更虚。

八段锦、太极拳,每天练20分钟,出点小汗就行,重点练“调理脾胃须单举”和“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两招。

情绪内耗可别小瞧,老焦虑、抑郁会让肝气不顺,影响脾胃,恶性循环就来了。

咋解决?每天花5分钟闭目静坐,心里默念“松、静、自然”,让气血顺畅。

中医预防有招,补气、祛湿、通经络。

饮食上,黄芪粥每周喝个三四次,补气;五指毛桃炖鸡汤也不错,健脾还不燥。注意,西洋参这些滋腻的东西,脾虚的少吃,容易胀肚。

日常可以这么做:

早上起来叩齿36下,能固肾气。

踮脚尖走路,刺激膀胱经,升阳气,每次走30步就行。

秋冬睡觉穿袜子,保护脚底涌泉穴,防寒气。

说个实在话,预防肌无力加重,不用啥灵丹妙药,关键是照顾好身体——别饿着、冻着、累着、气着。

那些简单的习惯,就是中医“治未病”的智慧。

下次想熬夜、喝冷饮时,想想健康值不值拿来换。气血耗了难补,得悠着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