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隆德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对标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关于推进“三农”工作重要部署,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以产业为根本、文化为灵魂、生态为基础、人才为支撑、党建为保障,全力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县,不断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一、“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隆德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经济比对川区发展相对落后,由于近年来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增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统计数据显示隆德县农业户籍人口为15.3万人,常住人口10.9万人,农村人口6.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089人,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较少,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已成为当前农村最显著的特征。
(二)“三农”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年龄偏大的问题较为突出。全县从事“三农”人员总量较多,但农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初级、中级人员数量较多,但高级领尖人员相对较少。同时近年“三农”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普遍偏大,农技推广人才“青黄不接”,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三)农业产业竞争力弱,农民增收不明显。我县产业层次和科技程度较低,有规模、后劲足、带动强的项目较少,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偏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较弱,特别是优势产业主要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低端产品占比较大,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二、对策建议
(一)建强农业人才队伍,激发农民队伍内生动力。把农业科技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作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生力军,积极发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发挥他们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辐射作用,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通过规模化经营带动标准化生产。
(二)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提升乡村善治能力水平。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文化浸润、群众自治、依法治理,加快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隆德特色的新时代乡村善治之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旗帜鲜明树立大抓基层导向,创建“隆德先锋”基层党建品牌,深入实施“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持续开展党员服务群众“挂联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六盘山红色故事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好红二十五军革命遗址、李家沟等红色资源,开展高台马社火等非遗文化展示、展览宣传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移风易俗引导,持续选树移风易俗模范户、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各类先进典型,健全文明积分兑换商品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职能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构建文明和谐新风尚。不断完善依法治理体系,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3”机制,创新探索“1286”诉前调解模式,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大管控”专项行动,大力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步伐。以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县为目标,发挥县域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全产业链思维,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五特五新五优”产业,突出“出户入园”标准化示范肉牛养殖和高品质肉牛定位,以“鲜菜入市”“净菜入超”为着力点,建设肉牛、冷凉蔬菜产业联合体,使特色产业抱团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做优六盘山工业园区发展平台,推动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业集群发展,带动特色农业扩规提质增效,依托园区企业,形成农户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初加工、园区企业精深加工、线上线下多层次营销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体系。围绕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生态文旅特色县,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游、乡村休闲游、非遗体验游和观光避暑游等特色旅游,鼓励农户改造出租闲置院落、房舍发展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带动文化旅游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