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证”和“病证”
简单说,“病证”是给疾病“定性”,比如感冒、高血压、糖尿病,说的是你具体得的是什么病;“方证”是给用药“对号”,看你的症状、体质适合用哪张经典药方,不管你得的是啥病。
用生活场景类比更好懂:
• 比如你发烧、咳嗽、流清鼻涕,医生说你这是“风寒感冒”,这就是在说**“病证”**,明确了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 接着医生看你怕冷明显、没汗、舌苔薄白,觉得你适合用“麻黄汤”,这就是在找**“方证”**——判断你的身体状态和“麻黄汤”能应对的情况刚好匹配。
简单讲,“病证”是“你得了啥病”,“方证”是“你该用啥药”,中医里常说“方证对应”,就是找对和身体状态最契合的药方。
需要我结合具体的感冒类型(比如风热、风寒),再举一组“病证”和“方证”的对应例子吗?这样你能更直观理解两者的关系。
方证,比如昨天老师讲的“桂枝汤”,就有桂枝汤对应的发热,怕风,怕冷,等等其他的,如果有这些症状就考虑往上靠。
病证,病有时候是个病名,要找出证,有的人不会描述症状,老师就找不到证,就不能用方
我上课的理解:
方证:这个方子能治哪些证状。
病证:这个人疾病的表现和病因。
人证:病人的体质,症状,自我感觉。
老师说了句“人用什么方是由证决定的,不同的人相同的病可能用不一样的方,相同的病不一样的表现方也不一样。”第一句一开始觉得简单,后面真是越想越辨证啊
所以论逻辑推理,没有哪个流派能辩过中医啊
桂枝体质
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皮肤湿润,比较细腻,少光泽
腹壁薄而无力,腹直肌紧张(不是必备的)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柔软,舌苔薄白
脉象多虚缓,虚:无力,缓;相对较慢
容易出冷汗,汗后不舒服-表虚
容易悸动,易晕厥
体力差,耐力差,易疲劳
怕冷,怕风
满足几个算,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