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期,很多人的学习方式是“考完就忘了”。踏入社会开始工作以后,随着进入信息碎片化时代,焦虑的我们开始不断汲取各种类型的知识,担心被社会淘汰,然而,大量信息充斥大脑,能够记住的却非常少,真正可以应用的更是少之又少。
正如我们的购物欲望一样,看到一件东西觉得喜欢有用就买下来,堆满房间,但是真正用的时候,反而找不到,这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看到有用的知识,就马上学起来,或者迫于考试的压力,就填鸭式的把知识塞进脑袋,过程不优雅也不高效,结果是学得很慢很痛苦,遗忘却很快很轻松。
很多人从校园出来后,就很少主动读书,甚至很长时间不碰书本。好多学生考完试后,把书本带到操场上去烧,足见对“学习”抵触心理的强烈。但学习的意义并非如此,人类之所以进化正是通过长久以来不断地学习。学习的目的应该是更好地更愉悦地生活。而错误的学习方式和对知识的态度,才是导致对学习的误解。
那么,应该怎样学习呢?
下面我要介绍一位网红,没错,是一位网红,但是有点不同的是,他是一位学习型网红——Scott H Young。有些人应该听说过他:在12个月内完成了4年的MIT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一年学习四种语言,非紧急情况不使用母语;十天掌握线性代数;三十天学会画人物肖像,接近专业水平…
他所倡导的就是整体性学习,也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并把信息之间建立关联,真正围绕自身去学习和吸收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整体性学习,其实很好理解。原始社会的人类,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有五花八门的学科,他们只有一门课叫做如何生存。后来关于生存的技能越来越多,人类开始分工,才有了学科的概念,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人类分工的细化,生存这门课形成了庞大的分支体系,人们从事不同的职业学习不同的技能。然而,很多问题并非一个学科就可以解决,人们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跨学科地学习并掌握其中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整体性学习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结构、模型和路径。
-结构:就好比是一座城市,里面包含这座城市中所需的各种设施。当你学习数学的时候,这个结构中就包含了数学的基础知识、运算法则、各种原理推论等等,可以帮你去解答数学上的问题。
-模型:Scott H Young把它比喻成各种各样的容器,这个比喻感觉有一点模糊。在这里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交通工具,是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5W2H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金字塔模型等等,甚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提炼的模型,只要是有助于理解和应用,都可以作为学习工具。
-路径:就像是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也就是结构之间的联系。这些路径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某一学科的思维定势,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去创造性地思考。
结构、模型、路径帮助我们绘制了一张优质的知识地图,这张地图就是整体性学习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那么,整体性学习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呢?
1.知识的获取
知识的获取有三个关键词:简化、容量和速度。一份材料拿到手上以后,第一件事情应该是简化,也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把重复和琐碎的非关键信息剔除掉,留下核心的内容。如何“把书读薄”也是一个可以拓展的话题,本文中暂不赘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如何阅读一本书》。然后就是扩充容量,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想要达到高效,还要关注一个速度的问题。
这里介绍一个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是指读法,通过手指使眼睛聚焦在阅读的文字上,看起来多余甚至有点傻,却是简单好用提升阅读速度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可以看一下《快速阅读》这本书,书中不仅介绍了指读法的生物学原理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供参考,以及练习快速阅读的建议。还有一种方法叫做积极阅读法,即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炼主旨内容,思考记忆方式(通常是联想法)及其拓展应用。
另外,笔记流是一种很好的记笔记的方式,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致力于“一次性学会,而非详细的笔记”。笔记流不追求完整和美观,重点是记录重点内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绘制联想记忆的图画,虽然可读性可能略差,但是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如果想要便于日后复习查看的话,也可以在课后对内容进行补充。
2.建立联系
分类——将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提炼出来。
联想——运用比喻的方式,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具象事物,比如数学微积分中求导的概念就可以联想到开车时的单点速度。联想就像是未知事物和已知事物之间架起的一座沟通桥梁。
内化——为了进一步记忆,可以在联想的基础上增加感官和情感。使内容图像化、动态化,甚至带着情绪中的喜怒哀乐。
图表——通过绘制流程图、信息架构图等方式建立逻辑关系。
3.知识的拓展
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知识的应用,没有应用场景的知识是很难理解和记忆的。如果暂时想不到应用的场景,比如一些比较高深的数学知识,那么可以考虑采用前文所说的联想的方式。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横向对比,列出同类型内容,也可以纵向去梳理内容概念之间的关联,还可以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来龙去脉。
其次,以项目为基础进行知识拓展。一个项目的时间最好在1-3个月,给自己一个有意义的目标,比如编写一个小程序、学会弹吉他。在目标感的督促下,学习会更有动力,并且真正着力于应用实践,可以切切实实看到成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定位为终身学习者,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高效学习却知之甚少。“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突破假性努力,真正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而非被知识淹没,就要讲求方法。文中主要借鉴Scott H Young的学习方法,结合笔者自身的思考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