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基本培训宛如基石,具有基础性、主体性、牵引性的关键作用。然而,审视当下,基本教育培训领域仍存在“训非其人、训非其需”的痛点问题,这无疑制约了干部成长的步伐,影响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因此,必须突出全员培训、全面覆盖、全周期实施,推动基本培训任务全面落实、质效稳步提升,以高质量基本培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对象广覆盖,筑牢改革发展的人才根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风险之多、挑战之大前所未有。这对全党的理论水平、思想认识、能力素质、策略方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一方面,要突出锻造大批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领导干部,他们是改革航船的掌舵者,其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方向与成效。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政治坚定、思想统一、执行有力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他们是改革举措的具体执行者,是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力量。优化基本培训总体设计,开展深入细致的需求调研,精准把握干部、公务员、党员等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打破个别单位“骨干事多训少、闲人事少训多”的尴尬局面。对“一把手”等重点岗位领导干部进行点名调训,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得到充分培训,杜绝“应训不训、应训难训、应训未训”的现象,真正做到应训尽训、训当其需,为改革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资源下基层,打通培训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现实培训中,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基层需求的问题犹如一道鸿沟,横亘在培训与基层干部之间。师资力量与应训数量不匹配、培训所学与基层所缺脱节、“坐而论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脱节的矛盾不同程度存在。要让有限的培训资源向广袤的基层大地延伸倾斜,信息化手段是重要的桥梁。借助信息化浪潮,建强网络培训平台,用活视频授课、网络直播培训等形式,构建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网络培训格局,以数字化手段扩大培训覆盖面,让基层干部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同时,要优化基本培训资源供给。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理论培训教材,让基层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将基层生动实践、经验做法总结成典型案例、“乡土”教材,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素材,更能引起基层干部的共鸣。推动更多的领导干部、优秀基层干部走向讲台,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使培训资源精准匹配地方发展实际、基层干部需求,真正打通培训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方法勇创新,激发培训质效的“源头活水”。基本培训的质效高低,关键在于能否让学员思想上引共鸣、认识上受启发、能力上有提升。要大胆创新基本培训方式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结合学员特点和课程主题,灵活采取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等多种方法,推行结构化研讨、行动学习等研究式学习。将课堂搬到项目建设、双招双引、信访稳定、应急处突等工作一线,让学员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如何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化。要探索开展学员表现全程纪实管理、考核。加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用好培训记录、培训需求、参训表现等数据,绘制可量化、可评价的“学习图谱”。完善理论学习考核评价、训后跟踪考核等机制,让培训效果可衡量、可追溯,切实推动以训铸魂、以训赋能、以训强基、以训提质,激发培训质效的“源头活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基本培训是培养干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对象广覆盖、资源下基层、方法勇创新,我们定能以高质量基本培训赋能干部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磅礴力量,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