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常表现出来的有:焦虑、抑郁、强迫
安全感(与生俱来的),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在人一生下来以后就表现为不一样了,常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学来的过程和母亲(或重要养育着)的养育有很大的关系,养育的过程,是和孩子保持安全感的过程;安全感是保持下来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要把安全感保持下来就OK了。(犹如一个人的胆量,生下来是一样的,在他3---5岁的时候就拉开了距离;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他的能力和智慧,取决于他的胆量)。
二、如何培养安全感
1、安全感即“自信心”,自信心不是培养出来的,一个人生下时百分之百都是自信的;一切的心理咨询在于try(举例:我因为没有钱,所以我不自信。没有钱是因为胆小,穷人和富人的差别不在于钱,有的人身价百万,依然贫穷,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区别在于着眼于未来,有了钱(如果是100元),穷人选择了消费,富人选择了投资);言传和身教:孩子最先读懂你的是“行为”,身教重于言传(幼儿园的孩子永远坐在第一排,孩子的头脑中没有第二,第二往往来自于父母的身教及文化的影响);心理学告诉人们不是脑袋决定屁股,而是屁股决定脑袋,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是什么人就说什么话。(例:鸟儿偷吃了苹果?鸟儿知道什么是偷吃吗?);兴趣也是与生俱来的,往往我们觉得没有安全感,觉得孩子也没有安全感,有一句话是“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打碎一个人的安全感不是你的语言,是你的行为!(语言不重要,他最初最能读懂你的表情,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语言!)
2、安全感缺乏→自卑→(代偿)苛求完美:产生三种行为:挫败,无动机,逃避,导致抑郁;不断地重复,导致强迫性重复;产生虚幻,导致精神病(求助者最终是由于焦虑,即冲突前来咨询的,否则不回来。有别于精神医学);举例:如果是因抑郁来咨询的,考虑动机受损,苛求完美;因强迫来咨询的,我知道我不该这样做,但不得不这样做(不同人对喝水打不开盖的方法,一般人目标明确,有问题的人往往是目标出了问题,明知道打不开,非要打开);知道唠叨没有,还在唠叨,唠叨是为了缓解发泄情绪,不是解决问题;有心理问题的人总觉得是人家有问题,心中有魔,看到的就是魔,心中有佛,看到的就是佛;生理上的病是让自己难受,心理问题是看到谁都难受。
3、心理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人贵有“自知”,心理咨询师不是去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的事是上帝的事,接受事物的不确定比确定更重要,合理即接受事物的客观两面性(硬币10次正面朝上,其第11次仍然是各占百分之五十);孩子不上学,表现为逃避,动机受损,自信心不足,安全感建立不好,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改善的唯一方法是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先从亲人练习开始,关系是基础,出了问题,所有的语言都是正确的废话;让一个人的安全感建立起来一切来自于关系,没有第二个方法;对孩子做到三陪:陪伴、陪护、培养;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关系,关系一定优于教育,关系一定大于教育,在关系和教育发生关系时,一定要关注关系,把关系放在第一位,先有关系,才会有教育的出现;teacher和education的区别,前者指教育、教训,后者侧重于引导。
三、社会化;:内方外圆;未社会化,内方外方;反社会化,内圆外方;过度社会化,内圆外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4种状态可以同时存在,即自我、本我、超我,主要看自我;心理年龄只是一个点,这一点成熟,那一点不一定不成熟;跟孩子斗,还是和问题斗,先把人和问题分开。
四、症状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
两个故事来解决:刻舟求剑(时间问题),缘木求鱼(空间问题);用求助者的方式解决问题一定是无效的,时间和空间并存,思维方式很重要;如何打破强迫性重复,从时间和空间上跳出来,一个人越用脑越不走心,动脑的时候就不走心了(情感隔离);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是以自己为中心;一切的心理问题是把别人当自己,一切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把自己当别人,首先做到把自己当自己(自尊),也就做到了把自己当别人,所有的关系出了问题,一定是你把别人当自己了;如何判断“替代”,你的焦虑一定比他(孩子)弱,你若强过他就是替代;教给他去成长,任何痛苦和不幸都是有价值的;要由思维的概念,看到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时间和空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去观察记录其闪光点、动情点、差异点,不是今天决定明天,是明天决定今天。
五、缘木求鱼是看到空间的变化,反映到技术层面就是例外技术
用心理学的思路,不是医学的思路,不去追求问题,一定要问他例外,什么时候不抑郁?关注好的地方,盯住好的地方。问题的提问方式操练:你觉得这个世界上谁最感激你?(问的目的是,你为别人付出了什么?你的付出有无价值?目的在扩大自我意识);你感激的人是谁?(培养感恩之心);奇迹提问:你们家的问题解决了,第二天起来你怎么知道解决了呢?站在未来看问题:20年后,你41岁,用41岁的口气写日记,来自未来的信(如果抑郁的孩子,写成之后就很快走出来了);把“想”变成视觉化的东西,体验很重要;例外提问、刻度提问,从时间和空间上跳出来,解决类神经症问题;一个心理问题不是“实”的问题,认为是个问题,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不上学了,那现在不上学就不是问题了,心理问题来自于认知。
六、如何解决焦虑问题?
首先是情绪监控,为的是看到“活”的焦虑,监控的时候发现焦虑起起伏伏,说明人是活的,焦虑才是活的;如何应对焦虑,体验焦虑(原先有过焦虑吗?上次焦虑你是怎么过来的?);内部的方法,挖掘自身资源;外部方法,运动、晒太阳;焦虑是外指,抑郁是内指;焦虑解决不了,就成了抑郁,两者在医学上很难分清,性质相同,程度不同;心理咨询吧问题从苦变成痛,痛是正常的,痛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是时间起作用还是技术起作用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在做,在坚持;医生起多大的作用,离不开“家”的土壤,一切康复都要靠“家”的力量。(例:处理焦虑,首先要稳住家,一个顾不上自己的让人,不可能去照顾别人;心理咨询师救人的职业,不能死在救人的路上;应对冰雹,不是保护而是先“躲起来”;一旦稳住了,才有机会);主要的是给你一个方法而坚持去做,坚持去做的时候,目标稳住了,你的意志稳住了,好坏只是时间的问题。
七、脱敏技术:
举例害怕毛毛虫:先写几个字、读几遍写的字、看相关照片、喊出来如:我讨厌你,我怕你、我恶心;或者放松训练均可;难受和图片没有关系,还有什么方法还能再难受些?当你希望加重时,症状就减轻了,当你怕困难,困难就没有了,直面问题,心理和道理是反的;没有能力让你下来,有办法让你上去“物极必反”,加重焦虑,就能减轻焦虑,怎么有力量,怎么来,根据当下的心理健康水平来确定的(例;如何把7分提升到8分?或者如何把7分维持下来,在思考维持的时候,就不再考虑焦虑了);正常的人可以观察自我,也可以体验自我,能够分开,而有问题的人,往往不能够区别,不会观察了,只能体验生气了。
八、以上问题是基于系统理论
孩子出现了问题,不能说一家家好,当一个人发生改变时,系统就会改变;盯着问题,问题越来越大;家庭从不谈论问题,问题会自动消失。任何的互动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所有部分;而每人都只能改变自身,但这种自身的改变却能影响到系统中其他人;“当作”改变已经发生的那样行事,真的就会在所处的系统造成改变。